权利要求
1.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壳(5),所述限位壳(5)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材料(2),所述限位壳(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安装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18),两个所述第三滑槽(18)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3),所述第三滑块(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21),所述第二齿条(21)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9),所述第三电机(19)的输出端与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21)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17),所述安装外壳(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所述第二滑块(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13),所述移动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损
检测仪体(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14),所述移动块(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14)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1)固定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0003]根据申请号CN202022974399.7提出的一种金属材料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两侧装设有竖板,竖板上设有穿孔,穿孔内转动装设有转轴,转轴内侧装设有夹持机构,一侧转轴上装设有转动机构,竖板间装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套入有滑块,滑块与竖板间装设有移动机构,滑块下端装设有无损检测仪体,滑块与无损检测仪体间装设有固定机构,而整个装置仅能适配固定长度材料,其长度位置无法根据情况进行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限位壳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两个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基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损检测仪体。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所述移动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通过利用第三电机可以带动转轴进行旋转,利用转轴旋转可以带动外侧的第二齿轮进行转动,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可以带动第二齿条进行移动,利用第二齿条进行移动可以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进行滑动,利用第一滑块滑动可以调节安装板的位置,利用安装板移动可以调节限位壳的位置,利用第一电机带动限位壳进行旋转,可以调节金属材料的角度,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0014]2、该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通过利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利用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可以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利用移动块移动可以带动第二滑块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利用移动块移动可以调节无损检测仪体进行移动,利用无损检测仪体可以对金属材料进行检测,由此根据完成检测工作,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8]图中:1、安装基座;2、金属材料;3、第一滑槽;5、限位壳;6、第一滑块;7、第一电机;8、安装板;9、无损检测仪体;10、第二电机;11、第一齿轮;12、第二滑块;13、移动块;14、第一齿条;15、固定板;16、第二滑槽;17、安装外壳;18、第三滑槽;19、第三电机;20、第二齿轮;21、第二齿条;22、转轴;23、第三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实施例一: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基座1,安装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8,安装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壳5,限位壳5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材料2,限位壳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限位板,安装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18,两个第三滑槽18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3,第三滑块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21,第二齿条21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安装基座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20,安装基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9,第三电机19的输出端与转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21啮合连接,通过利用第三电机19可以带动转轴22进行旋转,利用转轴22旋转可以带动外侧的第二齿轮20进行转动,利用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21啮合连接,可以带动第二齿条21进行移动,利用第二齿条21进行移动可以带动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槽3进行滑动,利用第一滑块6滑动可以调节安装板8的位置,利用安装板8移动可以调节限位壳5的位置,利用第一电机7带动限位壳5进行旋转,可以调节金属材料2的角度,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0022]实施例二:
[0023]安装基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17,安装外壳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6,第二滑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13,移动块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损检测仪体9,固定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14,移动块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14啮合连接,移动块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1固定连接,通过利用第二电机10带动第一齿轮11进行旋转,利用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14啮合连接,可以带动移动块13进行移动,利用移动块13移动可以带动第二滑块12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滑块12在第二滑槽16的内部滑动,利用移动块13移动可以调节无损检测仪体9进行移动,利用无损检测仪体9可以对金属材料2进行检测,由此根据完成检测工作,提高了实用性。
[0024]综上,该材料用无损检测装置,使用时,首先利用第三电机19可以带动转轴22进行旋转,利用转轴22旋转可以带动外侧的第二齿轮20进行转动,利用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21啮合连接,可以带动第二齿条21进行移动,利用第二齿条21进行移动可以带动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槽3进行滑动,利用第一滑块6滑动可以调节安装板8的位置,利用安装板8移动可以调节限位壳5的位置,利用第一电机7带动限位壳5进行旋转,可以调节金属材料2的角度,通过利用第二电机10带动第一齿轮11进行旋转,利用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14啮合连接,可以带动移动块13进行移动,利用移动块13移动可以带动第二滑块12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滑块12在第二滑槽16的内部滑动,利用移动块13移动可以调节无损检测仪体9进行移动,利用无损检测仪体9可以对金属材料2进行检测,由此根据完成检测工作。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