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钻车主体,所述钻车主体具有钻杆部(1);
若干个支撑件(2),若干个所述支撑件(2)沿所述钻杆部(1)四周排列,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钻杆部(1)呈夹角设置,所述支撑件(2)包括:
基架(201),所述基架(201)设置在所述钻杆部(1)上;
限位支撑钻(202),所述限位支撑钻(202)位置可调设置在所述基架(201)上,所述限位支撑钻(202)位置调整后,与所述钻杆部(1)距离改变,若干个所述限位支撑钻(202)均用于支撑导向所述钻杆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部(1)具有钻头端(101),还包括:
承托套(3),所述承托套(3)套设在所述钻杆部(1)上,所述基架(201)通过所述承托套(3)设置在所述钻杆部(1)上,所述承托套(3)为圆台形,所述限位支撑钻(202)位置调整方向平行于所述承托套(3)母线方向,所述承托套(3)横截面积从靠近到远离所述钻头端(101)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201)两端均具有卡部(203),所述基架(201)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承托套(3)母线方向,所述承托套(3)具有两个环槽(301),一个卡部(203)位置可调设置在一个所述环槽(301)内,所述卡部(203)位置调整后,若干个所述基架(201)相对位置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203)具有通槽(204),还包括:
环形卡条(4),所述环形卡条(4)设置在所述环槽(301)内,且贯穿所述通槽(204),所述卡部(203)通过所述环形卡条(4)位置可调设置在所述环槽(3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条(4)为波浪形,所述通槽(204)宽度小于所述环形卡条(4)波峰位置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
滑轨(205),所述滑轨(205)沿所述承托套(3)母线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基架(201)上,所述限位支撑钻(202)通过所述滑轨(205)位置可调设置在所述基架(2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为三个,所述限位支撑钻(202)为两个,所述滑轨(205)两侧均具有滑孔(206),一个所述限位支撑钻(202)滑动设置在一个所述滑孔(206)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钻(202)包括:
滑动部(207),所述滑动部(207)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孔(206)内;
钻头部(208),所述钻头部(208)设置在所述滑动部(207)一端,所述钻头部(208)具有限位支撑环(209),所述限位支撑环(209)用于抵接钻壁,支撑所述限位支撑钻(2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钻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
背景技术
[0002]钻车作为当下的煤矿井下主要的探排设备,使用需求庞大,并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钻车的操作越来越智能化,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调整,进一步提高钻车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0003]目前随着工程进度的加快,对钻车的作业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隧道、矿山等工程中,钻孔的位置和角度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在隧道施工中,不仅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钻孔,还需要在垂直方向以及不同的倾斜角度上进行钻孔,以满足隧道的支护、通风、排水等需求,对钻车的作业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钻车在调整钻孔位置和角度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无法为钻孔位置提供稳定支撑导向作用,整个过程容易发生晃动,事故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传统钻车无法在调整钻孔位置时,提供更全面的支撑导向作用的问题。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包括:
钻车主体,所述钻车主体具有钻杆部;
若干个支撑件,若干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钻杆部四周排列,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钻杆部呈夹角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
基架,所述基架设置在所述钻杆部上;
限位支撑钻,所述限位支撑钻位置可调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所述限位支撑钻位置调整后,与所述钻杆部距离改变,若干个所述限位支撑钻均用于支撑导向所述钻杆部。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钻杆部具有钻头端,还包括:
承托套,所述承托套套设在所述钻杆部上,所述基架通过所述承托套设置在所述钻杆部上,所述承托套为圆台形,所述限位支撑钻位置调整方向平行于所述承托套母线方向,所述承托套横截面积从靠近到远离所述钻头端逐渐减小。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架两端均具有卡部,所述基架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承托套母线方向,所述承托套具有两个环槽,一个卡部位置可调设置在一个所述环槽内,所述卡部位置调整后,若干个所述基架相对位置变化。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部具有通槽,还包括:
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设置在所述环槽内,且贯穿所述通槽,所述卡部通过所述环形卡条位置可调设置在所述环槽内。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卡条为波浪形,所述通槽宽度小于所述环形卡条波峰位置的宽度。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还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承托套母线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所述限位支撑钻通过所述滑轨位置可调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件为三个,所述限位支撑钻为两个,所述滑轨两侧均具有滑孔,一个所述限位支撑钻滑动设置在一个所述滑孔内。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支撑钻包括: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孔内;
钻头部,所述钻头部设置在所述滑动部一端,所述钻头部具有限位支撑环,所述限位支撑环用于抵接钻壁,支撑所述限位支撑钻。
[001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一、支撑件的作用
实地操作中,钻车主体钻杆部钻孔时,四周的支撑件很重要。基架在钻杆部上为限位支撑钻提供稳定基础,其位置可调,方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调整与钻杆部距离。
[0014]二、多方位支撑优势
在不同地形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多个限位支撑钻呈夹角设置,从不同方位支撑导向钻杆部。提高了钻杆稳定性,减少晃动偏移,提升钻孔精度和质量。还能适应不同孔径需求,增强通用性和适应性。
[0015]三、实际操作流程及好处
实际操作先根据地形和需求调整限位支撑钻位置。钻杆部工作前,支撑钻钻进侧壁调整距离,从不同方位支撑。遇到外力干扰时,多方位支撑确保作业稳定,提高精度质量,且提高安全性,降低倾倒风险。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调整钻杆时间,使作业更高效顺畅。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支撑件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钻杆部,101、钻头端,2、支撑件,201、基架,202、限位支撑钻,203、卡部,204、通槽,205、滑轨,206、滑孔,207、滑动部,208、钻头部,209、限位支撑环,3、承托套,301、环槽,4、环形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0]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示意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若干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
[0021]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2]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参照图1~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包括:钻车主体,钻车主体具有钻杆部1;若干个支撑件2,若干个支撑件2沿钻杆部1四周排列,支撑件2与钻杆部1呈夹角设置,支撑件2包括:基架201,基架201设置在钻杆部1上;限位支撑钻202,限位支撑钻202位置可调设置在基架201上,限位支撑钻202位置调整后,与钻杆部1距离改变,若干个限位支撑钻202均用于支撑导向钻杆部1。
[0024]本实施例中,在实地操作中,钻车主体的钻杆部1进行钻孔作业时,沿钻杆部1四周排列的若干个支撑件2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架201设置在钻杆部1上,为限位支撑钻202提供了稳定的安装基础。限位支撑钻202位置可调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环境和需求灵活调整其与钻杆部1的距离。
[0025]当钻车在不同地形或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时,由于呈夹角设置,多个限位支撑钻202可以从不同方位对钻杆部1进行支撑导向。这种多方位支撑大大提高了钻杆部1在钻孔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因外力干扰而产生的晃动和偏移,从而提高钻孔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可调整的限位支撑钻202能够适应不同孔径的钻孔需求,增强了钻车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0026]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根据作业场地的地形和钻孔需求,调整钻车主体上各个支撑件2的限位支撑钻202在基架201上的位置,使其与钻杆部1达到合适的距离。当钻杆部1开始工作前,沿钻杆部1四周排列的若干个限位支撑钻202调整到合适位置后,钻进侧壁内,改变与钻杆部1的距离,从不同方位为钻杆部1提供支撑导向,启动钻杆部1在钻孔过程中,若遇到外力干扰,多方位的支撑可有效减少钻杆部1的晃动和偏移,确保钻孔作业稳定进行,提高钻孔精度和质量,这种设计还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稳定的支撑可以降低钻车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倾倒或意外事故的风险,保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多方位支撑机构也有助于提高钻车的工作效率,减少因调整钻杆位置而浪费的时间,使钻孔作业更加高效、顺畅地进行。
[0027]进一步,钻杆部1具有钻头端101,还包括:承托套3,承托套3套设在钻杆部1上,基架201通过承托套3设置在钻杆部1上,承托套3为圆台形,限位支撑钻202位置调整方向平行于承托套3母线方向,承托套3横截面积从靠近到远离钻头端101逐渐减小。
[0028]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工作状态下,这种具有多方位支撑机构的钻车的承托套3设计带来诸多有益效果。承托套3套设在钻杆部1上,为基架201提供了稳固的安装位置。其圆台形设计且横截面积从靠近到远离钻头端101逐渐减小,使得限位支撑钻202位置调整方向平行于承托套3母线方向,更加符合力学原理。
[0029]当钻车进行钻孔作业时,圆台形承托套3能更好地分散钻杆部1受到的外力。随着钻孔深度增加,靠近钻头端101的压力较大,而承托套3的形状可以将部分压力向周围传递给限位支撑钻202,减轻钻杆部1的负担。限位支撑钻202沿承托套3母线方向调整位置,能更精准地适应不同的作业需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位置,提高钻杆部1的稳定性,减少晃动和偏移,从而确保钻孔的精度和质量。同时,这种设计也增强了钻车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0030]进一步,基架201两端均具有卡部203,基架201长度方向平行于承托套3母线方向,承托套3具有两个环槽301,一个卡部203位置可调设置在一个环槽301内,卡部203位置调整后,若干个基架201相对位置变化。
[0031]本实施例中,基架201长度方向平行于承托套3母线方向,两端的卡部203与承托套3的环槽301配合,使得基架201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在实际钻孔作业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钻孔需求和地质条件,调整基架201的位置,从而改变限位支撑钻202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最佳的支撑效果。这种灵活调整能够提高钻杆部1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的稳定性,减少因外力干扰而产生的晃动和偏移,确保钻孔的精度和质量。
[0032]具体实操过程中可能还会使用到其他形式的卡部203结构,比如螺栓卡紧式卡部203结构、弹簧卡扣式卡部203结构,螺栓卡紧式卡部203结构可以通过螺栓将卡部203固定在环槽301内,优势在于固定牢固,不易松动,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但调整相对较为麻烦,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弹簧卡扣式卡部203结构利用弹簧的弹力将卡部203卡在环槽301内,调整较为方便,只需轻轻按压或拉动即可实现位置调整。但可能在承受较大外力时容易松动。
[0033]相比其他形式的卡部203结构,当前设计的卡部203结构具有位置调整较为方便,无需借助复杂的工具,可在施工现场快速进行调整的优势。同时,卡部203在环槽301内的位置调整范围较大,能够满足更多不同的支撑需求。而且,这种结构设计相对简单,可靠性高,减少了因复杂结构带来的故障风险。
[0034]进一步,卡部203具有通槽204,还包括:环形卡条4,环形卡条4设置在环槽301内,且贯穿通槽204,卡部203通过环形卡条4位置可调设置在环槽301内。
[003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为进一步提高卡部203在环槽301内的配合紧密度,便于调整和固定,同时增强结构可靠性,将环形卡条4设置在环槽301内并贯穿卡部203的通槽204,使得卡部203能够在环槽301内实现位置可调。在实际操作中,当需要调整基架201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可以轻松地沿着环形卡条4滑动卡部203,快速找到合适的位置,这种调整方式非常便捷,无需复杂的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环形卡条4能够对卡部203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有效地抵抗外力,防止卡部203从环槽301中脱出,从而增强了整个支撑机构的可靠性。
[0036]不同的钻孔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的支撑位置和角度。通过环形卡条4和通槽204的设计,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钻孔需求,灵活地调整基架201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提高了钻车对不同工作场景的适应性。无论是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还是在不同的钻孔深度要求下,都能够通过调整卡部203的位置来实现最佳的支撑效果,确保钻孔作业的顺利进行。
[0037]进一步,环形卡条4为波浪形,通槽204宽度小于环形卡条4波峰位置的宽度。
[0038]本实施例中,环形卡条4的波浪形设计以及通槽204宽度小于波峰位置宽度的特点,使得卡部203能够牢固地固定在环形卡条4上。在钻车工作过程中,即使受到强烈的振动和外力冲击,卡部203也不会轻易从环形卡条4上脱落,同时,波浪形的环形卡条4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的卡位,使得卡部203在调整位置时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
[0039]虽然卡部203在卡入环形卡条4时会有一定阻力,但这种阻力并不会影响到调整的便利性,相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卡部203意外滑动,当需要调整基架201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用力推动卡部203即可,无需使用额外的工具或复杂的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0]进一步,支撑件2还包括:滑轨205,滑轨205沿承托套3母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基架201上,限位支撑钻202通过滑轨205位置可调设置在基架201上。
[0041]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中,滑轨205沿承托套3母线方向滑动设置在基架201上,使得限位支撑钻202的位置调整更加灵活。一方面,通过滑轨205调整限位支撑钻202的位置,可以更精准地适应不同的钻孔需求和作业环境。例如,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限位支撑钻202的位置,以确保对钻杆部1的最佳支撑效果。另一方面,滑轨205的设置提高了调整的效率和便利性。操作人员无需进行复杂的操作,只需沿着滑轨205滑动限位支撑钻202即可完成位置调整,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这种设计也增强了整个支撑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钻车在钻孔作业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提高钻孔的精度和质量。
[0042]进一步,支撑件2为三个,限位支撑钻202为两个,滑轨205两侧均具有滑孔206,一个限位支撑钻202滑动设置在一个滑孔206内。
[0043]本实施例中,使用三个支撑件2,全面支撑钻杆部1的形式,在钻杆部1垂直于打孔面时,三个支撑件2沿四周均布排开,间隔120度,相反则被配置在合适的位置及角度上。
[0044]进一步在每组支撑件2的滑轨205两侧均开设滑孔206,即共配备有六个限位支撑钻202在一组钻杆部1上,限位支撑钻202与支撑件2分体滑动连接,是因为为保证更稳定的支撑效果,各组限位支撑钻202钻进侧壁的深度可能不同,角度同理,故利用紧固件等形式提前布置好而这段相对位置就能够保证稳定的支撑效果,以确保各个限位支撑钻202都能够伸入至合适深度。
[0045]进一步,限位支撑钻202包括:滑动部207,滑动部207滑动设置在滑孔206内;钻头部208,钻头部208设置在滑动部207一端,钻头部208具有限位支撑环209,限位支撑环209用于抵接钻壁,支撑限位支撑钻202。
[0046]本实施例中,在钻车进行钻孔作业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基架201在承托套3上的位置以及限位支撑钻202在基架201滑轨205上的位置。当确定好位置后,钻车的钻杆部1开始工作,向地下钻进。随着钻孔的进行,若需要限位支撑钻202发挥作用,滑动部207在滑孔206内滑动,将钻头部208推向钻孔壁。钻头部208的限位支撑环209抵接钻壁,为整个限位支撑钻202提供支撑点,进而从不同方位对钻杆部1进行支撑导向。
[0047]其中,限位支撑环209能够准确地抵接钻壁,为限位支撑钻202提供稳定的支撑点。这种设计使得支撑更加精准,能够有效地减少钻杆部1在钻孔过程中的晃动和偏移,提高钻孔的精度和质量。
[0048]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明书附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