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冶炼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铜精矿中含有氟物质,产生了大量含氟废水。未经妥善处理的含氟废水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和吸附法。沉淀法又包括化学沉淀法和混凝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在含氟废水中加入能够和F-反应并生成沉淀物质的离子,将F-从水中分离,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效果好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其常用的沉淀剂有石灰、电石渣和氯化钙;混凝沉淀法是通过在含氟废水中加入能够与F-反应生成胶体和难溶物质的具有凝聚能力的物质,与化学沉淀法相比,该方法使用药剂量少,处理量大,且经过一次处理后,氟化物质量浓度即可降到10mg/L以下。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以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将F-吸附到其表面,然后再进行解吸,以实现分离和富集,吸附剂主要包括人工合成吸附剂和天然吸附剂两类,主要适用于进水量较小、低浓度含氟废水的深度处理。考虑到铜冶炼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水量较大,本工艺优化实践主要采用沉淀法,并研究沉淀剂类型、投加量及反应条件对除氟效果的影响。
1、工程简介
某铜冶炼公司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4000m3/d,主要用于处理初期雨水及事故废水,当前采用的处理工艺为“生物制剂+片碱(pH为9~10)+硫酸(回调pH为6~9)”的药剂组合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主要设施见表1。
由图2可知,F-去除率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当硫酸铝的投加量为1.4g/L,约是F-质量浓度的170倍时,水中F-质量浓度可小于2mg/L。
由图3可知,F-去除率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当硫酸铝的投加量为2.5g/L,约是F-质量浓度的300倍时,水中F-质量浓度可小于2mg/L。
3.3 聚合硫酸铝铁(PAFS)投加量对除氟效果的影响
取末端废水500mL若干份(原液F-为8.27mg/L,pH为8.19),分别加入一定量的PAFS,反应时间均为45min,再用石灰或片碱调节pH约8.0,并加入4mL/L的PAM,混凝后过滤,取滤液检测,PAFS投加量对F-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分别见图4、图5。由图4、图5可知,F-去除率随着PAFS投加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当采用石灰中和,PAFS投加量约为2.0g/L,是F质量浓度的240倍时,水中F-质量浓度可小于2mg/L;采用片碱中和,PAFS投加量约为2.4g/L,是F-质量浓度的290倍时,水中F-质量浓度可小于2mg/L。
此外,本研究还探索了不同投加量的PAC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PAC投加量必须大于3.0g/L才可实现处理后F-质量浓度小于2mg/L。
综上所述,采用硫酸铝、PAFS、PAC等铝盐处理均可实现除氟的目的;当用石灰调pH时,硫酸铝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170倍或PAFS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240倍,可实现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小于2mg/L;当用片碱调pH时,硫酸铝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300倍或PAFS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290倍,可实现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小于2mg/L。但考虑到硫酸铝(1100元/t)和PAFS(2600元/t)的价格,优选价廉的硫酸铝作为除氟药剂。
3.4 综合试验
取末端废水1L若干份,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铝(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170倍或300倍),反应时间均约为45min,再用石灰或片碱调节pH约8.0,并加入4mL/L的PAM,混凝后静置约1h,取上清液检测,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末端废水采用硫酸铝混凝处理后,不仅Cu、As、Zn含量满足国家《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要求,而且可实现处理后下质量浓度小于2mg/L的目标。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铝+石灰/片碱”组合能够同时实现生物制剂的替代和深度除氟,技术指标良好。
4、结论
(1)同等条件下,“硫酸铝+氯化钙/氯化镁”方法的除氟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氯化镁、氯化钙、PAC及其组合的效果;仅添加硫酸铝的除氟效果与“硫酸铝+氯化钙/氯化镁”方法的除氟效果相差不大。
(2)投加铝盐(硫酸铝、PAFC、PAC)可实现除氟的目的,且随着铝盐投加量的增加,除氟效果越来越好;当用石灰调pH时,硫酸铝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170倍可实现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小于2mg/L;当用片碱调pH时,硫酸铝投加量为F-质量浓度的300倍可实现处理后水中F-质量浓度小于2mg/L。
(3)“硫酸铝+石灰/片碱”混凝处理法不仅可以实现深度除氟,还能使出水中的Cu、As、Zn的浓度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要求,技术指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