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式
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内腔的设备本体(2),所述设备本体(2)的两个相互对应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1)、出水口(3),设备本体(2)的空腔内配备有吸泥机构;
所述吸泥机构包括梅花轮(11)、与梅花轮(11)啮合传动的传动链条(12),所述传动链条(12)的外圈布置有若干个安装有条形磁棒(7)的U型磁槽(13);
所述吸泥机构的出水方向一侧配备有污泥收集机构,所述污泥收集机构包括集泥槽(9),集泥槽(9)通过刮泥板(8)与条形磁棒(7)的外接面摩擦接触,集泥槽(9)通过贯穿连接在设备本体(2)内外两侧的管道连通排泥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机构的数量为两套,两套所述吸泥机构在设备本体(2)的内腔中间隔设置,每套所述吸泥机构的出水方向一侧均配备有一套污泥收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机构的来水侧设置有配水板(6),每套所述吸泥机构配备有两个所述配水板(6),两个所述配水板(6)分别位于条形磁棒(7)左、右两侧端头与设备本体(2)内壁的间隙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板(6)的最高处等于最高水位线以上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轮(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梅花轮(11)在同一垂直线上下间隔设置,上端的梅花轮(11)所处的最大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3)所处的最大水平高度,两个梅花轮(11)还以张紧传动链条(12)的方式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轮(11)通过位于设备本体(2)外侧的减速电机(5)驱动,减速电机(5)的传动轴与设备本体(2)壁面相连接的部分通过包含轴承的轴承座(10)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每套所述吸泥机构均配备有一个减速电机(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3)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水口(1)的水平高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分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煤炭企业的开采作业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矿井废水的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废坑木质腐烂物、人员排泄物以及少量的废机油和乳化油。这类废水的处理具有显著的回用价值,处理核心在于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此外,生活污水以及受污染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处理过程中,同样面临悬浮物含量较高的问题。为了应对以上问题,现已开发出多种污水处理设备,希冀于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0003]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还能在少量程度上降低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含量。因此,在技术研究层面,磁分离净化技术已被引入污水处理领域。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磁技术污水处理设备(如超磁设备)在处理能力仅能满足日常污水处理的基本需求。此外,超磁设备初期投入成本高,后期维修费用也较为昂贵,导致其经济效益不佳且运行稳定性有待提升,这些因素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对磁技术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形成有内腔的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两个相互对应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设备本体的空腔内配备有吸泥机构;
[0006]吸泥机构包括梅花轮、与梅花轮啮合传动的传动链条,传动链条的外圈布置有若干个安装有条形磁棒的U型磁槽;
[0007]吸泥机构的出水方向一侧配备有污泥收集机构,污泥收集机构包括集泥槽,集泥槽通过刮泥板与条形磁棒的外接面摩擦接触,集泥槽通过贯穿连接在设备本体内外两侧的管道连通排泥口。
[0008]进一步地,吸泥机构的数量为两套,两套吸泥机构在设备本体的内腔中间隔设置,每套吸泥机构的出水方向一侧均配备有一套污泥收集机构。
[0009]进一步地,吸泥机构的来水侧设置有配水板,每套吸泥机构配备有两个配水板,两个配水板分别位于条形磁棒左、右两侧端头与设备本体内壁的间隙位置。
[0010]进一步地,配水板的最高处等于最高水位线以上100mm。
[0011]进一步地,梅花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梅花轮在同一垂直线上下间隔设置,上端的梅花轮所处的最大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所处的最大水平高度,两个梅花轮还以张紧传动链条的方式实施。
[0012]进一步地,梅花轮通过位于设备本体外侧的减速电机驱动,减速电机的传动轴与设备本体壁面相连接的部分通过包含轴承的轴承座传动。
[0013]进一步地,每套吸泥机构均配备有一个减速电机。
[0014]进一步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水口的水平高度。
[00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型超磁设备相比,将超磁体由圆形磁盘改为条形磁棒,由圆形磁盘的旋转运行改为回转式运行,通过这一改变,提高了超磁体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节约了超磁材料的用量,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价格,同时对于后期的运行维护,当某个条形磁棒有问题时,只需要更换其中一块条形磁棒既可,而圆形磁盘则需要更换整个磁盘,因此在后期的运行维护上,也可以减少维护成本;为提高吸泥效果,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进而设置了两套吸泥机构,同时对污泥收集机构进行改良,减少了后期运行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8]图中:1、进水口;2、设备本体;3、出水口;4、排泥口;5、减速电机;6、配水板;7、条形磁棒;8、刮泥板;9、集泥槽;10、轴承座;11、梅花轮;12、传动链条;13、U型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关于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包括形成有内腔的设备本体2,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2设置为长方体,设备本体2的两个相互对应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1、出水口3,设备本体2的空腔内配备有吸泥机构;吸泥机构包括梅花轮11、与梅花轮11啮合传动的传动链条12,传动链条12的外圈布置有若干个安装有条形磁棒7的U型磁槽13;吸泥机构的出水方向一侧配备有污泥收集机构,污泥收集机构包括集泥槽9,集泥槽9通过刮泥板8与条形磁棒7的外接面摩擦接触,集泥槽9通过贯穿连接在设备本体2内外两侧的管道连通排泥口4,为了让集泥槽9能够更好收集污泥且不受污水水流影响,因此将集泥槽9的开口处设置在略高于出水口3最高高度的位置。
[0021]需要说明的是,集泥槽9、与其连通的管道以及排泥口4设置有坡道,可以理解的是,集泥槽9为坡道的最高处,则收集到集泥槽9内的污泥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及时排除。
[0022]优选的,吸泥机构的数量为两套,两套吸泥机构在设备本体2的内腔中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两套吸泥机构的间隔设置在来水方向向出水方向的延伸线上设置,则每套吸泥机构均包括来水方向一侧和出水方向一侧。
[0023]每套吸泥机构的出水方向一侧均配备有一套污泥收集机构,因此每套吸泥机构各自的污泥都能及时排除,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进入设备本体2的污水已经在前序处理中投加絮凝剂、助凝剂和磁种并经充分搅拌混合,则可以理解的是,进入设备本体2的污水中已经形成团絮状磁絮凝体。
[0024]吸泥机构的来水侧设置有配水板6,每套吸泥机构配备有两个配水板6,两个配水板6分别位于条形磁棒7左、右两侧端头与设备本体2内壁的间隙位置,配水板6用于防止团絮状磁絮凝体逃避条形磁棒7的吸引,确保团絮状磁絮凝体能够全部被条形磁棒7吸附,同时,为了保证配水板6与条形磁棒7之间能够紧密贴合,配水板6的边缘优选采用柔性橡胶材质。
[0025]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配水板6的作用,因此将配水板6的最高处设置为等于最高水位线以上100mm。
[0026]梅花轮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梅花轮11在同一垂直线上下间隔设置,上端的梅花轮11所处的最大水平高度高于出水口3所处的最大水平高度,两个梅花轮11还以张紧传动链条12的方式实施;
[0027]梅花轮11通过位于设备本体2外侧的减速电机5驱动,减速电机5的传动轴与设备本体2壁面相连接的部分通过包含轴承的轴承座10传动,基于上述结构,当减速电机5工作,则其传动轴在轴承座10上转动,进一步驱动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梅花轮11转动,进而梅花轮11带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链条12转动。
[0028]进一步的,每套吸泥机构均配备有一个减速电机5。
[0029]此外,如图1所示,出水口3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水口1的水平高度。
[0030]基于上述结构,当吸泥机构作业时,污水中的团絮状磁絮凝体不断被回转的若干个条形磁棒7吸附,当条形磁棒7运转至刮泥板8摩擦接触,则团絮状磁絮凝体被刮泥板8刮落至集泥槽9内,然后通过排泥口4排出,实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0031]如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回转式污水处理用磁分离设备,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型超磁设备相比,将超磁体由圆形磁盘改为条形磁棒,由圆形磁盘的旋转运行改为回转式运行,通过这一改变,提高了超磁体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节约了超磁材料的用量,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价格,同时对于后期的运行维护,当某个条形磁棒有问题时,只需要更换其中一块条形磁棒既可,而圆形磁盘则需要更换整个磁盘,因此在后期的运行维护上,也可以减少维护成本;为提高吸泥效果,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进而设置了两套吸泥机构,同时对污泥收集机构进行改良,减少了后期运行维护工作量。
[0032]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附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