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其连接有超越管道;
生物综合池,其形成于地下,用于承接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的废水,包括并行布置并经第一围隔组件分隔的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好氧区经第一管道连接至所述预处理单元,所述好氧区的出水端与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机构,所述沉淀区设有吸泥机构;
EHBR池,其形成于地下,所述EHBR池经第二管道连接至所述沉淀区,所述EHBR池包括并行布置且经第二围隔组件分隔的多个膜反应区,所述膜反应区内设若干个膜组件;
尾水泵池,其形成于地下并连通至在所述EHBR池出水端,所述尾水泵池内设有尾水泵,所述尾水泵经排水管连接至所述超越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隔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若干个固定柱、围隔部件、设置在所述围隔部件下端的配重部件及设置在所述围隔部件上端的浮体,所述配重部件、浮体均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围隔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围隔组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部件连接有第一活动环,所述浮体连接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一活动环、第二活动环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构包括若干个曝气盘,所述若干个曝气盘经第一曝气管道组件连接至第一曝气风机,所述若干个膜组件经第二曝气管道组件连接至第二曝气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HBR池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膜反应区连通的消毒区,所述消毒区内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经第三曝气管道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曝气风机,所述消毒区还连接有加药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沉淀区两侧的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侧部的出泥槽、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吸泥泵及连接至所述多个吸泥泵的多个吸泥盘,所述吸泥泵经吸泥支管连接至吸泥总管,所述吸泥总管的出泥口面向所述出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及带动所述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上端设有与所述滚轮匹配的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槽经污泥回流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区,所述污泥回流管道经污泥管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经排泥管连接至污泥浓缩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设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上设有多个导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和沉砂池,所述沉砂池与所述生物综合池之间设有配水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的需水量和用水量的逐步加大,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现象越发明显,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耗时较长,在建设期间会导致污水溢流,特别是遇到大暴雨时,污水溢流严重。
[0003]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扩容需要经历复杂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周期长、投资大,且难以应对突发性的污水排放高峰。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如中国专利CN213266133U公开的一体化应急污水处理设备来对超过污水厂处理量的污水进行应急处理,但其处理水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应急污水处理系统,与现有的预处理系统配合,处理溢流污水,后续还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系统。
[0005]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0007]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其连接有超越管道;
[0008]生物综合池,其形成于地下,用于承接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的废水,包括并行布置并经第一围隔组件分隔的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好氧区经第一管道连接至所述预处理单元,所述好氧区的出水端与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机构,所述沉淀区设有吸泥机构;
[0009]EHBR池,其形成于地下,所述EHBR池经第二管道连接至所述沉淀区,所述EHBR池包括并行布置且经第二围隔组件分隔的多个膜反应区,所述膜反应区内设若干个膜组件;
[0010]尾水泵池,其形成于地下并连通至在所述EHBR池出水端,所述尾水泵池内设有尾水泵,所述尾水泵经排水管连接至所述超越管道。
[00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围隔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若干个固定柱、围隔部件、设置在所述围隔部件下端的配重部件及设置在所述围隔部件上端的浮体,所述配重部件、浮体均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围隔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围隔组件相同。
[00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部件连接有第一活动环,所述浮体连接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一活动环、第二活动环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
[00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曝气机构包括若干个曝气盘,所述若干个曝气盘经第一曝气管道组件连接至第一曝气风机,所述若干个膜组件经第二曝气管道组件连接至第二曝气风机。
[00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EHBR池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膜反应区连通的消毒区,所述消毒区内设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经第三曝气管道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曝气风机,所述消毒区还连接有加药管道。
[00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沉淀区两侧的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侧部的出泥槽、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吸泥泵及连接至所述多个吸泥泵的多个吸泥盘,所述吸泥泵经吸泥支管连接至吸泥总管,所述吸泥总管的出泥口面向所述出泥槽。
[00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及带动所述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上端设有与所述滚轮匹配的导轨。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泥槽经污泥回流管道连接至所述好氧区,所述污泥回流管道经污泥管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经排泥管连接至污泥浓缩池。
[00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区的进水端设有导流墙,所述导流墙上设有多个导流孔。
[001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设置的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和沉砂池,所述沉砂池与所述生物综合池之间设有配水池。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21]该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污水厂现有的预处理单元,其中的生物综合池和EHBR池可实现快速部署,可以在污水溢流和污水厂扩建等紧急情况下对污水进行应急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经现有的超管管道排放,无需另外设置入河排污口,施工周期短,建造成本低;当紧急情况消除后,该应急处理系统还可以作为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物综合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中1-1剖面示意图;
[0027]图5为图3中2-2剖面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中I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围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围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EHBR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
[0033]1、生物综合池;1-1、好氧区;1-2、沉淀区;1-2a、导流墙;1-2a1、导流孔;2、EHBR池;2-1、膜反应区;2-2、消毒区;2-2a、曝气组件;3、曝气机构;3-1、曝气盘;4、吸泥机构;4-1、支架;4-2、安装架;4-3、滚轮;4-4、驱动电机;4-5、导轨;4-6、出泥槽;4-7、吸泥盘;4-8、吸泥泵;5、第一围隔组件;5-1、固定柱;5-2、围隔部件;5-3、配重部件;5-4、浮体;5-5、第一活动环;5-6、第二活动环;6、膜组件;7、第二围隔组件;8、第一曝气管道组件;9、第一曝气风机;10、第二曝气管道组件;11、第二曝气风机;12、加药管路;13、加药设备;14、污泥回流管;15、尾水泵池;16、污泥池;17、污泥浓缩池;18、第一管道;19、第二管道;20、排水管;21、尾水泵;22、第三曝气管道组件;23、排泥管;
[0034]100、预处理单元;101、粗格栅;102、提升泵房;103、细格栅;104、沉砂池;200、无害化车间;300、超越管道;400、配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预处理单元100、生物综合池1、EHBR池2和尾水泵池15。
[0037]预处理单元100,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为污水处理厂的现有构筑物,包括依次设置的粗格栅101、提升泵房102、细格栅103和沉砂池104,其中,沉砂池104为旋流沉砂池。为了便于调节水质水量,在预处理单元100与生物综合池1之间设有配水池400。
[0038]生物综合池1,其形成于地下,在地下开挖土方得到池体,用于承接预处理单元100处理的废水,如图3至图5所示,包括并行布置并经第一围隔组件5分隔的好氧区1-1和沉淀区1-2,好氧区1-1经第一管道18连接至预处理单元100,好氧区1-1的出水端与沉淀区1-2的进水端相连通,具体地,可通过调节第一围隔组件5的高度来实现。在好氧区1-1内设有曝气机构3,在沉淀区1-2内设有吸泥机构4。为了防止污水的渗漏,在好氧区1-1和沉淀区1-2的底部做防渗处理并浇筑薄水泥层,无需大量浇筑,施工周期短。
[0039]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围隔组件5包括竖直布置的若干个固定柱5-1、围隔部件5.2、设置在围隔部件5-2下端的配重部件5-3及设置在围隔部件5-3上端的浮体5-4,配重部件5-3和浮体5-4均活动设置在固定柱5-1上,围隔部件5-3为不透水围隔,可采用PVC帘布,配重部件5-3可采用沙袋,浮体5-4可漂浮于水面上,固定柱5-1为镀
锌钢管,其底部与混凝土墩浇筑在一起。通过配重部件5-3将围隔部件5-3的下端保持在水面下,通过浮体5-4使围隔部件5-3的上端漂浮至水面,从而在水体内形成不透水的围隔墙。
[0040]具体地,配重部件5-3连接有第一活动环5-5,浮体5-4连接有第二活动环5-6,第一活动环5-5、第二活动环5-6均套设在固定柱5-1上。该结构方便围隔部件5-2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施工效率。
[0041]曝气机构3包括若干个曝气盘3-1,若干个曝气盘3-1经第一曝气管道组件8连接至第一曝气风机9,曝气盘3-1经支脚支承在好氧区1-1底部,第一曝气管道组件8包括连接至每个曝气盘3-1的曝气支管及连接若干个曝气支管的曝气总管,曝气总管连接至第一曝气风机9。
[0042]沉淀区1-2采用平流沉淀工艺,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在沉淀区1-2的进水端设有导流墙1-2a,在导流墙1-2a上设有多个导流孔1-2a1,导流孔1-2a1可采用方形。
[0043]如图6所示,吸泥机构4包括设置在沉淀区1-2两侧的支架4-1、固定在支架4-1侧部的出泥槽4-6、滑动设置在支架4-1上的安装架4-2、安装在安装架4-2上的多个吸泥泵4-8及连接至多个吸泥泵4-8的多个吸泥盘4-7,吸泥泵4-8经吸泥支管连接至吸泥总管,吸泥总管的出泥口面向出泥槽4-6。沉淀区1-2底部的污泥经吸泥泵4-8和吸泥盘4-7的配合被抽吸至出泥槽4-6排出,通过将安装架4-2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可吸取沉淀区1-2底部不同位置的污泥。
[0044]为了便于吸泥盘4-7在沉淀区1-2内移动,在安装架4-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滚轮组件,该滚轮组件包括滚轮4-3及带动滚轮4-3转动的驱动电机4-4,在支架4-1上端设有与滚轮4-3匹配的导轨4-5,通过驱动电机4-4带动滚轮4-3转动,以带动安装架4-2沿着导轨4-5移动,从而带动吸泥泵4-8和吸泥盘4-7在沉淀区1-2内移动,实现污泥的排出。
[0045]为了便于沉淀区1-2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区1-1,出泥槽4-6经污泥回流管14连接至好氧区1-1,该污泥回流管14还经污泥管连接至污泥池16,污泥池16经排泥管23连接至污泥浓缩池17,以对污泥进行浓缩处理,污泥浓缩处理后的污泥经污泥无害化车间200处理后外运。
[0046]EHBR池2,即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形成于地下,在地下开挖土方得到池体,而后在池体底部做防渗处理并浇筑薄水泥层,EHBR池2经第二管道19连接至沉淀区1-2,如图9所示,EHBR池2包括并行布置且经第二围隔组件7分隔的多个膜反应区2-1,膜反应区2-1内设若干个膜组件6,该膜组件6为曝气生物膜组件。第二围隔组件6的结构与第一围隔组件5相同。
[0047]为了便于对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后外排,EHBR池2还包括与多个膜反应区2-1连通的消毒区2-2,在消毒区2-2内设有曝气组件2-2a,曝气组件2-2a经第三曝气管道组件22连接至第二曝气风机11,消毒区2-2还连接有加药管道12,加药管道12连接至加药设备13,通过加药管道12往消毒区2-2内通入消毒剂,同时曝气组件2-2a可保证药剂与水体充分接触。
[0048]尾水泵池15,其形成于地下并连通至EHBR池2的消毒区2-2,在尾水泵池15内设有尾水泵21,该尾水泵21经排水管20连接至超越管道300,尾水通过原污水处理厂超越管道300进入受纳水体,无需新设排污口,避免了排污口设置审批造成的工期延长。
[0049]采用上述的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对30000m3/d的污水进行处理。根据系统的平均进出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计算出污染物的削减量,每天可削减COD、NH3-N分别为4740kg/d、450kg/d(以进水COD、NH3-N分别为200、20mg/L计),具体参数见表1。
[0050]表1应急污水预处理污染物削减量
[0051]
项目CODNH3-N进水浓度(mg/L)20020出水浓度(mg/L)425削减量(kg/d)4740450
[0052]当需要应急处理的紧急情况消除后,通过增设管道等改建措施,将原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该应急处理系统,即将原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入生物综合池及后续处理单元,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优化污水厂出水水质。
[0053]综上,该应急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快速部署,施工周期短,建造成本低,可用于大量污水的处理,对污水的应急处理满足排放要求,还可以作为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0054]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附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