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业日前在昆明冶研院实验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矿山研究院,标志着国内铜矿资源开发领域的技术研发体系迈入新阶段。新成立的矿山研究院将聚焦深地开采、绿色选矿等关键技术攻关,为提升铜矿资源开发效率和可持续性提供解决方案。
研究院的成立是中
铝集团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作为集团"矿产资源特强"战略的具体实施平台,该研究院将整合中国铜业旗下多家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构建涵盖资源勘探、开采优化、选矿提纯等环节的完整研发体系。昆明冶金研究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将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并建立与矿山企业的常态化技术协作机制。
在技术攻关方向上,深地开采被列为首要突破点。随着国内浅层铜矿资源逐渐减少,千米级深井开采技术成为行业迫切需求。研究院计划联合国内高校,重点攻克深部岩爆预警、高温高压环境设备可靠性等难题。在选矿领域,将研发低药剂消耗的
浮选工艺,目标是将传统选矿过程的化学品用量降低30%以上。
矿产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是另一重点研究方向。针对伴生金属的综合回收,研究院正在测试新型萃取剂,以提高铜、金、银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在
尾矿处理方面,开发的干式堆存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该技术可减少传统尾矿库占地面积约40%,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为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建立了"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快速通道。新设立的工程验证中心配备有模拟井下环境的试验装置,可对开采设备进行1:1工况测试。与设计院合作构建的
数字矿山平台,能够实现新技术在虚拟矿山的预先验证,大幅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专兼结合"的模式。除固定编制的科研人员外,建立了包含200余名行业专家的柔性人才库。通过项目制运作方式,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可共同参与重点课题攻关。为激发创新活力,实施了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成机制,研发团队最高可获得技术推广应用收益的30%。
在管理体系上突出精简高效特点。研究院采用"小核心、大协作"的组织架构,核心团队控制在50人以内,重点负责技术路线制定和关键节点把控。日常研发工作通过任务分包方式,由集团内部其他科研单位具体承担。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决策效率,又充分利用了现有研发资源。
国际合作方面已有明确规划。研究院将与智利、秘鲁等铜矿资源大国的科研机构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共同开展
低品位矿石处理技术研究。计划引进的自动化钻探系统,可显著提升复杂矿体的勘探精度。通过与国外先进矿山对标,将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规范体系。
该研究院的成立获得地方政府支持。云南省科技厅将其纳入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名单,在实验场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政策。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的技术溢出效应有望带动西南地区矿业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
中国铜业矿山研究院的设立,标志着国内铜矿行业进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集中力量突破资源开发领域的关键瓶颈,将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随着研发成果的持续产出,中国铜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