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业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运营的普朗铜矿北部矿段近日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改造工程。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增一套地下溜破系统,包括3600破碎硐室等关键设施。工程开工时间较原计划提前4天,标志着这一提升矿山产能稳定性的重要举措进入实施阶段。
普朗铜矿作为云南铜业的主力矿山之一,面临季节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生产的影响。新建的溜破系统将与原有系统形成互补,在雨季等特殊时期保障矿石破碎和运输能力。双系统运行模式可有效缓冲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产量波动,实现"以丰补欠"的生产策略。
在技术层面,该工程采用了多项创新设计。破碎硐室的布置充分考虑了矿区地质条件,通过三维建模优化了巷道走向。系统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控制元素,可实现破碎过程的自动调节和远程监控。环保措施方面特别注重粉尘控制和噪音治理,符合现代矿山建设的绿色标准。
项目建设团队由迪庆有色公司主导,在前期准备阶段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技术论证。设计过程中先后对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十余次优化调整。工程团队采用全要素对标方法,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这种严谨的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从工程管理角度看,项目执行将遵循"5Q"原则,即安全、提前、省钱、赚钱、超前五个维度的综合考量。施工组织将协调设计、设备供应和资金保障等多个环节,采用"以我为主"的管理模式,统筹各参建单位的工作进度。项目团队表示将致力于打造安全、绿色、文明、智慧的示范性工程。
普朗铜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超过35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金属矿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矿山建设和生产提出更高要求。新增溜破系统的建设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应对高原施工的组织挑战。工程团队已制定专项方案,确保在高海拔条件下安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中国铜业将该项目视为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新系统预计可使矿山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维持80%以上的设计产能,大大提升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同时,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也为其他高原矿山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从行业角度来看,金属矿山的基础设施技改正呈现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普朗铜矿的溜破系统改造工程既满足了当前生产需求,也为未来技术升级预留了空间。这种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技改思路,体现了现代矿业企业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