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定蕃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有色冶金科学家,他六十年来的科研工作推动了行业绿色发展。为表彰奖励有色冶金领域取得创新性科技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向老一辈冶金科学家学习,为实现有色冶金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力量,鼓励引导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有色冶金工作,由中南大学柴立元院士发起设立“邱定蕃有色冶金青年科技奖”。
根据《有色冶金青年科技奖章程条例》,将开展冶金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条件
(一)具有"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二)在有色冶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发现、重要成果或提出重要的创新学术思想。
(三)评选当年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的有色冶金科技工作者。
2、申报方式
青年科技奖采用单位推荐的办法产生候选人。候选人需由法人单位或相关二级单位推荐。
请扫码下载附件及申报说明
图片
3、奖励办法
(一)青年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年有色冶金学术会议前公布提名名单,并在有色冶金学术会议上公布青年科技奖获奖者。提名人受邀参加当年有色冶金学术会议。
(二)青年科技奖获奖者每次不超过10名,提名奖获奖者每次不超过10名,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限获一次。
(三)青年科技奖奖金不低于2-5万元。
(四)凡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奖者,理事会有权撤销其奖励,追回奖金,并予以公告。
4、奖励工作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西井路19号
联系人:魏国生/李建国/罗扬
电话:18201020326/13810657840
电话:010-88793500转801
邮箱:ysjinshu@china-mcc.com
相关会议
将于10月底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有色冶金作为冶金工程的重要分支,专注于有色金属(如
铜、
铝、
铅、
锌、
镍、
稀土等)的提取、加工及材料化应用。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需求升级,有色冶金学科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地质资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日益深化,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有色冶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领域协同创新,以应对资源、环境与技术的多重挑战,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新科技、新要素和新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有色金属冶金相关领域的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和关键装备研发,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加速推动形成新时代有色冶金新质生产力;由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九届学术会议”于2025年10月底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本届会议以“冶金材料学科交叉与融合”为主题,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存在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结合国内外有色冶金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交流学术思想,展示最新成果,研讨相关领域和行业科技协同创新思路。通过召开本次会议,将为推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规模和地位,加强相关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做出巨大贡献。
希望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参加!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承办单位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
2025年10月底
会议地点
山东省烟台市
征文内容、会议主题及投稿方向
1.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与新方向;
2.有色冶金基础理论;
3.有色金属低碳冶金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成果;
4.有色冶金材料学科交叉与融合;
6.有色冶金资源循环;
7.有色冶金高端产品制造;
8.有色冶金减污降碳与污染控制;
9.有色冶金与环境保护;
10.有色冶金节能减排;
12.大数据、5G、人工智能、虚拟VR、云平台技术的应用;
13.高效、节能、环保型冶金装备制造、工程实践及解决方案。
会议其它说明
1.会议由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会务组织工作。会议代表注册费2500元/人,在校学生凭学生证证收取1500元/人,该注册费包括会务、论文审稿、论文集出版、专家演讲资料费。
2.食宿安排:会议统一安排用餐,推荐协议酒店入住,费用自理。
3.为推动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创新发展,欢迎国内外相关单位及机构支持、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在会议论文集上刊登广告、会场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为支持、赞助单位提供扩大市场、拓展业务良机。
4.欢迎各相关单位申请联合主办、协办、支持本次大会及组织相关分会场。
5.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组委会只收录摘要,择优推荐在会议上进行报告交流;同时摘要编入会议文集,但是全文不会编入论文集,论文请发送邮箱至ysjinshu@china-mcc.com,论文截稿日期为10月。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10-88793500转801
传真:010-88796961
邮箱:ysjinshu@china-mcc.com
网址:www.china-m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