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锌精矿市场在2025年迎来了显著的转变,加工费从历史低位快速攀升,这一变化正重塑着整个锌产业链的利润格局和市场动态。根据中冶有色网的数据,国产
锌精矿加工费从年初的1700元/金属吨攀升至8月的3900元/金属吨左右,涨幅超过一倍。同期,进口锌精矿加工费也从负值区域回升至90美元/干吨左右。这种变化标志着锌精矿市场从供应紧张转向相对宽松的状态。
01 上涨驱动因素
全球锌精矿供应大幅放量是加工费上涨的核心驱动力量。2025年以来,海外矿山复产与国内新疆、云南等地新增产能形成叠加效应。
根据国际
铅锌研究小组(ILZSG)及上市公司财报数据,第二季度,海外主要矿企锌精矿产量同比增加19.03万吨,环比增加5.05万吨。Antamina、Peñasquito等大型矿山产量提升明显,贡献了可观增量。
此外,国内港口锌精矿库存高企,总量维持在30万吨以上的高位,这为加工费上调提供了坚实基础。冶炼厂原料库存充足,再补库空间有限,减少了矿企的销售压力,促使他们接受更高的加工费。
02 对产业链的影响
加工费上涨显著改善了冶炼企业的盈利状况。冶炼厂不仅从加工费中获取收益,还从硫酸等副产品中获得可观利润。
根据行业通用的利润模型估算,包含硫酸及副产品收益(硫酸价格同比激增92.32%),冶炼企业综合利润已突破1500元/吨关口。(推导详情:冶炼利润=加工费+副产品收益-加工成本。代入当时约3900元/吨的TC、高涨的硫酸价格以及约3200元/吨的行业平均成本,估算利润位于1500元/吨附近。)
这种现象导致国内精炼锌产量大幅提升。7月中国精炼锌产量达到60.28万吨,环比增加3%,同比增加23%左右。预计8月产量将进一步增至62万吨左右,同比增加27%以上,创历史新高。
然而,下游加工企业并未享受到同等利好。相反,镀锌、
锌合金等行业面临“内卷严重、利润大幅缩水”的困境。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行业利润倒挂,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03 市场分化与贸易流变化
2025年加工费上涨加剧了国内外市场分化格局。海外冶炼厂由于成本高企,在长协加工费创历史新低的背景下,亏损压力大,产能利用率降低。
相比之下,国内冶炼厂凭借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副产品收益,生产积极性充足,精炼锌产出大幅放量。
这种分化导致国内外库存走势迥异:国内社会库存加速累库,而LME库存持续去化。精炼锌进口亏损呈现趋势性扩大,市场开始关注精炼锌出口窗口打开的机会,这可能改变传统贸易流向。
04 未来展望
对于加工费未来走势,市场存在一定分歧。部分矿企认为,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一季度全球矿山可能出现减量。Antamina矿山采序调整、RedDog矿山季节性停产等因素可能收紧矿端供应。
然而,亦有市场观点相对乐观,认为OZ、Kipushi、Gamsberg等矿山仍有增量预期。当前国内冶炼厂锌精矿库存高企,港口库存不断增长,预计年底至明年初锌精矿供应将保持宽松。
加工费进一步上行空间可能有限。2025年亚洲区年度长协Benchmark敲定80美元/干吨的历史低位,对应的国内加工费在3800-4200元/吨,这可能成为本年度加工费的上限。
市场普遍预计,随着9、10月传统旺季来临,下游消费可能有所提振,但宏观氛围与基本面疲弱格局难以形成共振,锌价趋势性行情难以出现。
05 结论与启示
锌精矿加工费上涨是供需关系实质性转变的结果,标志着锌市场从矿端紧张向相对宽松过渡。这一变化使利润分配向冶炼环节倾斜,扭转了此前冶炼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
然而,下游消费疲弱和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限制了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需要关注传统旺季需求实际表现和出口机会能否兑现。
全球锌市场供需平衡的变化和贸易流向的调整,将决定加工费走势的可持续性和最终方向。未来锌精矿加工费的走势将取决于多空因素的博弈:一方面,海外矿山可能出现的减量、国内矿山季节性停产以及潜在的需求改善可能对加工费形成支撑;另一方面,港口库存高企、冶炼厂原料库存充足以及进口矿的持续流入可能会限制加工费的上行空间。
锌产业报告2025目录一览
第一章 锌产业定义与全球概况
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
一、锌的物理化学特性
第二节 全球锌资源分布与生产格局
一、储量分布
二、产量分析
第三节 全球产业格局演变
一、百年视角下的产能迁移轨迹-技术迭代与资源博弈
二、三大矿业巨头(嘉能可、泰克资源、新星公司)控盘机制
三、中国"双循环"战略对全球定价权的影响
第二章 价值链深度解构
第一节 上游资源开发
一、全球锌精矿供给弹性分析
二、中国重点矿山产能释放曲线(2025-2030)
三、再生锌回收技术突破对原生矿依赖度影响
第二节 中游冶炼技术革命
一、锌冶炼工艺成本对比
三、锌产业链副产品综合回收经济性测算
第三节 下游应用场景重构
一、传统领域:镀锌板需求与基建投资关联度
第三章 市场供需与价格博弈
第一节 供应端:增量释放与结构性矛盾
一、2025年全球锌矿增量
二、中国锌冶炼瓶颈
第二节 需求端:弱复苏与替代威胁
一、现状分析:镀锌行业供需失衡加剧
二、基建投资:结构性增长难抵整体拖累
三、房地产拖累:深度调整期的锌消费萎缩
四、库存压力传导:产业链风险螺旋上升
五、未来展望与破局路径
第三节 价格驱动因素
一、短期支撑
二、长期压力
第四章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第一节 监管政策图谱
一、中国锌产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核心框架与实施路径
二、欧盟电池指令下的全球供应链合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三、ESG评价体系重构锌产业生态
四、政策工具箱与市场机制协同
第二节 前沿技术路线
二、智能矿山数字孪生系统的范式重构
第五章 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 企业竞争力矩阵
一、全球头部企业技术路线与市场集中度
二、国际化战略与并购动态
第二节 中国区域龙头成本曲线定位
一、全产业链优势与盈利分化
二、差异化竞争路径与创新实践
三、技术创新驱动战略转型
第三节 跨界玩家布局分析
一、跨界玩家布局现状与挑战
第六章 未来发展展望
第一节 锌消费峰值时点敏感性分析与市场规模预测
一、全球锌消费增长趋势与驱动逻辑
二、中国精炼锌需求路径与峰值敏感性
三、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化
四、关键不确定性因素
第二节 资源民族主义对供应链稳定性影响
一、资源民族主义政策工具的多维冲击
二、区域供应链脆弱性凸显
三、成本重构与技术突围四、风险缓释与战略重构
第三节 技术趋势:智能化、低碳化、循环经济
一、绿色冶炼技术与低碳化转型
二、循环经济与再生锌技术
三、新材料与深加工技术创新
四、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五、全球技术竞争
第四节 区域格局演变与产业集群发展
一、长三角、珠三角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深化
二、中西部再生锌产业崛起与战略机遇
三、区域协同战略
第七章 机遇窗口与战略路线图
第一节 投资机遇窗口
一、非洲资源带投资风险收益评估
二、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商业模型
三、锌基储能系统产业化投资回报测算
第二节 企业战略路线图
一、冶炼企业低碳转型技术组合选择
二、贸易商套期保值策略升级路径
三、下游应用企业材料替代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