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宣布在埃及投资2.2亿美元建设2 GW电池+2 GW组件+1 GWh储能一体化基地,三年内竣工。项目利用埃及低电价、欧盟“碳关税”豁免及红海港口优势,辐射中东、非洲、欧洲三大市场,预计年产值超3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2000人,成为中埃绿色产能合作新标杆。
埃及苏伊士经济区内,阳光资源全球顶尖,全年辐照度2300 kWh/m²以上;工业用电仅0.045美元/kWh,折合人民币0.32元,低于国内平均四成。更关键的是,埃及与欧盟、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均有关税优惠,产品出口欧洲可规避“碳关税”,出口非洲免关税。晶澳2.2亿美元布局,相当于用埃及成本做全球生意,三年内即可收回投资。
项目一次规划三大车间:2 GW TOPCon
电池片:兼容182/210 mm硅片,量产效率25%+;2 GW 高功率组件:采用半片+MBB技术,72片版型功率可达650 W;1 GWh LFP 储能系统:
电芯、模组、PACK 一体化,面向中东非光储微网。共享动力、环保、仓储等公辅设施,预计单瓦制造成本比分散建厂低0.02美元,年综合产值可超30亿元人民币。
基地距苏赫奈泉港仅35公里,海运至鹿特丹25天、吉达3天、内罗毕12天,比中国出口节省10–15天航期;同时借道中欧班列“长安号”可辐射中亚。晶澳测算,埃及出厂组件运抵欧洲终端仓库的总物流成本仅0.015美元/W,比中国出口低20%,交货周期缩短30%,在现货市场具备明显溢价。
埃及政府承诺十年免企业所得税、设备进口零关税,并提供20%土地款补贴。晶澳计划本地员工占比70%,与亚历山大大学共建
光伏学院,年培训技术工人500名。然而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外汇短缺可能导致利润汇回延迟;红海局势偶发紧张或推高保险费率。公司已与埃及中央银行签署美元保值协议,并投保政治风险保单。
中东非光伏装机年增速超25%,2030年需求有望突破100 GW。晶澳埃及基地投产后,可就近供应沙特NEOM、阿联酋Masdar、肯尼亚KPLC等核心客户,减少跨国运输碳足迹约15万吨/年。公司计划2028年前将埃及产能扩至5 GW电池+5 GW组件+3 GWh储能,打造辐射欧非亚的“红海超级工厂群”。
2.2亿美元埃及项目,是晶澳全球战略中承东启西的关键一子:以埃及低电价、关税豁免和红海港口为支点,把TOPCon高效电池和储能系统同时推向中东非与欧洲市场,实现产能、成本、碳足迹的三重优化。随着2027年首批组件下线,“晶澳制造”将在红海之滨点亮新一轮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