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驱动主体(100),设置在使用地;
进料槽(200),设置在驱动主体(100)上,并通过驱动主体(100)对进料槽(200)进行支撑;
卸料槽(300),与所述进料槽(200)一端连接,所述卸料槽(300)上设置有卸料口;
斗体(400),通过牵引绳与所述驱动主体(100)连接,且在所述斗体(40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槽(600);每个安装槽(600)内分别设置有若干耙齿(500),所述耙齿(500)与所述安装槽(600)可分离连接;
所述斗体(40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700),所述定位孔(700)内设置有锁紧杆(800),所述锁紧杆(800)穿过所述定位孔(700)和若干所述耙齿(500)后与所述斗体(400)内部连接;其中,所述耙齿(500)包括:齿段(501)和安装段(502),所述安装段(502)穿设在所述安装槽(600)内;且在所述齿段(501)与安装段(502)相邻处的连接面(511)的截面大于安装段(502)的截面;安装状态下,所述安装面(511)将所述安装槽(600)的进口遮挡;
导向结构(900),设置在所述卸料槽(300)上,所述导向结构(900)包括设置在卸料槽(300)上的导向架(901),相对设置在所述导向架(901)上的缓冲体(902),缓冲体(902)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向轮(903),牵引绳设置在所述导向轮(90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槽(300)与所述进料槽(200)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主体(100)包括:
支撑平台(101),设置在使用地;
驱动装置(102),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01)上,使用阶段带动所述牵引绳进行动作;
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01)两端,且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3)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04)均与所述进料槽(2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01)上,另一端与进料槽(200)铰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3)内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03)的另一端设置在升降装置上;
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04)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101)上,另一端与进料槽(200)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400)包括:
拉架(401)和刮板(402);
所述刮板(402)设置在所述拉架(401)上;所述拉架(4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403)和若干第二连接块(404);
若干所述安装槽(600)设置在所述刮板(402)上;所述定位孔(700)开设在所述拉架(40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架(401)内的定位孔(700)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锁紧杆(800)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安装状态下,所述锁紧杆(800)与所述定位孔(700)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架(401)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孔(700),且定位孔(700)内均设置有锁紧杆(8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502)上套设有缓冲圈(503);安装状态下,所述缓冲圈(503)置于所述安装槽(600)与所述安装段(50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矿耙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架(40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405),所述第一连接块(403)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405)上;
所述拉架(401)与所述刮板(40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板(406),若干第二加强板(406)分别与所述拉架(401)和所述刮板(402)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矿耙斗机。
背景技术
[0002]耙斗机全称耙斗装岩机,又叫耙装机或耙岩机;耙斗机主要用于煤矿、冶金矿山、隧道等工程巷道掘进中配以矿车或箕斗进行装载作业,是提高掘进速度,实现掘进机械化的一种重主要设备。
[0003]耙斗机核心部件为耙斗,通过耙斗与使用地的矿石等进行接触,并拉取矿石进行移动到进料槽内,并在进料槽内持续动作,使拉取的矿石置于卸料槽后在矿石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矿车等运输设备内;而现有技术中的耙斗包括斗体和焊接在斗体上的耙齿,通过耙齿使矿石等进入到斗体内,并在耙齿和斗体配合下进行矿石等拉取;但由于耙齿需要频繁的与矿石等坚硬物质接触;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则会造成耙齿出现磨损;需要将斗体拆除后进行耙齿更换;而在更换时需要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这样则造成维修时间增加,影响了作业进度;另外,在使用阶段,耙斗会与坚硬的矿石等接触,会造成牵引绳突然被拉直;这样在牵引绳的带动下会造成卸料槽或与牵引绳连接的部件被牵引绳产生的压力损坏或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耙斗机,该采矿耙斗机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矿耙斗机,包括:驱动主体,设置在使用地;进料槽,设置在驱动主体上,并通过驱动主体对进料槽进行支撑;卸料槽,与进料槽一端连接,卸料槽上设置有卸料口;斗体,通过牵引绳与驱动主体连接,且在斗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分别设置有若干耙齿,耙齿与安装槽可分离连接;斗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设置有锁紧杆,锁紧杆穿过定位孔和若干耙齿后与斗体内部连接;其中,耙齿包括:齿段和安装段,安装段穿设在安装槽内;且在齿段与安装段相邻处的连接面的截面大于安装段的截面;安装状态下,安装面将安装槽的进口遮挡;
[0006]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卸料槽上,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卸料槽上的导向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导向架上的缓冲体,缓冲体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向轮,牵引绳设置在所述导向轮上。
[0007]优选的,卸料槽与进料槽可转动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驱动主体包括:支撑平台,设置在使用地;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平台上,使用阶段带动牵引绳进行动作;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相对设置在支撑平台两端,且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均与进料槽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另一端与进料槽铰接;且第一支撑装置内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一支撑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第二支撑装置一端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另一端与进料槽铰接。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斗体包括:拉架和刮板;刮板设置在拉架上;拉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若干第二连接块;若干安装槽设置在刮板上;定位孔开设在拉架一侧。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拉架内的定位孔内设置有内螺纹,锁紧杆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安装状态下,锁紧杆与定位孔螺纹连接。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拉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孔内均设置有锁紧杆。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耙齿包括:齿段和安装段,安装段穿设在安装槽内。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安装段上套设有缓冲圈;安装状态下,缓冲圈置于安装槽与安装段之间。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拉架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第一连接块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上;拉架与刮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板,若干第二加强板分别与拉架和刮板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主体带动牵引绳动作使斗体进行移动,并在斗体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斗体和若干耙齿的配合对使用地的矿石等进行拉取,随着斗体的位置发生变化,通过斗体将矿石等拉取到进料槽,并使矿石等跟随斗体在进料槽内移动后进入到卸料槽,直至达到卸料槽上的卸料口后矿石等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运输设备;驱动主体反向动作,使斗体复位,并通过若干耙齿和斗体的配合再次对矿石等进行拉取;在操作的过程中,如耙齿损坏,将锁紧杆与定位孔分离,将损坏的耙齿由安装槽内取出,更换完好的耙齿后安装锁紧杆,继续进行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进行耙齿和斗体焊接,通过锁紧杆实现耙齿安装,当耙齿损坏后,能够快速的针对损坏的耙齿进行更换,缩短维修时间的同时提高作业进度;
[0017]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牵引绳出现拉直的情况,并将拉直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作用到导向轮上,导向轮获取压力后将压力传递到缓冲体,通过缓冲体变形来缓冲导向轮传递的压力,进而避免牵引绳产生压力时对导向轮等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矿耙斗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斗体、刮板和耙齿连接后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斗体、刮板和耙齿连接后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斗体、刮板和耙齿连接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斗体、刮板和耙齿连接后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耙齿的立体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驱动主体;101-支撑平台;102-驱动装置;103-第一支撑装置;104-第二支撑装置;200-进料槽;300-卸料槽;400-斗体;401-拉架;402-刮板;403-第一连接块;404-第二连接块;405-第一加强板;406-第二加强板;407-增强板;500-耙齿;501-齿段;511-连接面;502-安装段;503-缓冲圈;600-安装槽;700-定位孔;800-锁紧杆;900-导向装置;901-导向架;902-缓冲体;903-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采矿耙斗机,包括:
[0033]驱动主体100设置在使用地;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驱动主体100底部设置多个移动轮,通过移动轮可以更改驱动主体100位置,进而便于在使用阶段进行位置调整;另外,驱动主体100上还连接有牵引绳,在配合使用地(巷道顶部等位置)进行牵引绳连接后,实现带动牵引绳进行操作;
[0034]进料槽200设置在驱动主体100上,并通过驱动主体100对进料槽200进行支撑;卸料槽300与进料槽200一端连接,卸料槽300上设置有卸料口;在卸料口下方设置运输设备,当矿石等通过进料槽200和卸料槽300后到达卸料口位置,矿石等会穿过卸料口后置于运输设备上;展开状态,进料槽200和卸料槽300组合后较长,在运输等情况下不便于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卸料槽300与进料槽200可转动连接;这样在运输等情况下将卸料槽300翻转后置于进料槽200上,实现对整体长度缩短,能够更好地应对运输等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展开状态下,进料槽200和卸料槽300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卡扣进行连接;以确保进料槽200和卸料槽300展开后的稳定性;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进一步说明;
[0035]另外,根据使用需要,在进料槽200的另一端还可以设置有簸箕口挡板,通过簸箕口挡板增加进料槽200的进料范围,提高整体进料效率;如图1所示,在卸料槽300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900,牵引绳通过导向装置900改变方向,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斗体400运动;其中,导向装置900包括导向架901、缓冲体902和导向轮903,导向架901设置在卸料槽300上;缓冲体902为两个,相对设置在导向架901上,且在缓冲体902之间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设置导向轮903;牵引绳设置在导向轮903上;在使用阶段,如耙齿500与较硬矿石接触时会对牵引绳进行拉扯;在牵引绳的拉扯下,导向轮903对缓冲体902挤压,通过缓冲体902缓冲牵引绳所施加的压力,进而避免导向架901和导向轮903损坏;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缓冲体902为液压缓冲器;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装置90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量,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本实用新型不再进一步限定;
[0036]斗体400通过牵引绳与驱动主体100连接,在实际使用阶段,通过驱动主体100控制牵引绳动作,进而通过牵引绳带动斗体400改变位置;且在斗体40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槽600;每个安装槽600内分别设置有若干耙齿500,耙齿500与安装槽600可分离连接;若干耙齿500的一端分别插入到安装槽600内,实现与斗体400连接;并在斗体400动作时若干耙齿500跟随斗体400同时运动;具体的,斗体40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700,定位孔700内设置有锁紧杆800,锁紧杆800穿过定位孔700和若干耙齿500后与斗体400内部连接;当若干耙齿500穿入到安装槽600后,将锁紧杆800通过定位孔700穿入,并通过锁紧杆800对若干耙齿500进行限位,进而避免若干耙齿500脱离安装槽600;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耙齿500出现损坏,此时拆卸锁紧杆800后能够将耙齿500自安装槽600内取出,进行耙齿500更换,实现对损坏耙齿500的快速拆装,提高耙齿500更换效率。
[003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主体100带动牵引绳动作使斗体400进行移动,并在斗体400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斗体400和若干耙齿500的配合对使用地的矿石等进行拉取,随着斗体400的位置发生变化,通过斗体400将矿石等拉取到进料槽200,并使矿石等跟随斗体400在进料槽200内移动后进入到卸料槽300,直至达到卸料槽300上的卸料口后矿石等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运输设备;驱动主体100反向动作,使斗体400复位,并通过若干耙齿500和斗体400的配合再次对矿石等进行拉取;在操作的过程中,如耙齿500损坏;将锁紧杆800与定位孔700分离,将损坏的耙齿500由安装槽600内取出,更换完好的耙齿500后安装锁紧杆800,继续进行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进行耙齿500和斗体400焊接,通过锁紧杆800实现耙齿500安装,当耙齿500损坏后,能够快速的针对损坏的耙齿500进行更换,缩短维修时间的同时提高作业进度。
[0038]如图1所示,驱动主体100包括支撑平台101、驱动装置102、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该支撑平台101设置在使用地;驱动装置102设置在支撑平台101上,使用阶段通过驱动装置102带动牵引绳进行动作;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相对设置在支撑平台101两端,且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均与进料槽200连接;可以在支撑平台101底部设置多个移动轮,通过移动轮可以更改支撑平台101位置,进而便于在使用阶段进行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02与牵引绳连接,通过驱动装置102正向或反向运动调整牵引绳的运动方向,进而改变斗体400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驱动装置102为绞车;同时,通过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同时对进料槽200进行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阶段还需要配备外支撑架对卸料槽300进行支撑;而外支撑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外支撑架为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进一步说明;
[0039]另外,第一支撑装置103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平台101上,另一端与进料槽200铰接;且第一支撑装置103内设置有升降装置,第一支撑装置103的另一端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第二支撑装置104一端设置在支撑平台101上,另一端与进料槽200铰接;具体的第一支撑装置103的另一端与进料槽200底部铰接,第二支撑装置104的另一端与进料槽200底部另一个位置铰接;在升降装置的推动下可以调整进料槽200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进而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使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升降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同时,在升降装置调整时,进料槽200可以在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的铰接位置转动,实现在不影响支撑的情况下进行进料槽200角度调整;优选的第一支撑装置103和第二支撑装置104均为支撑架。
[0040]如图2和图3所示,斗体400包括拉架401和刮板402;刮板402设置在拉架401上;拉架4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403和若干第二连接块404;若干安装槽600设置在刮板402上;定位孔700开设在拉架401一侧;连接阶段,通过第一连接块403和第二连接块404实现与牵引绳连接;将若干耙齿500插入到安装槽600内,并将锁紧杆800插入到定位孔700后与刮板402连接,通过锁紧杆800将耙齿500限制在安装槽600内;具体的,拉架401内的定位孔700内设置有内螺纹,锁紧杆800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安装状态下,锁紧杆800与定位孔700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700依次开设在拉架401和刮板402上,内螺纹设置在刮板402上,当锁紧杆800穿入到定位孔700后,与刮板402实现螺纹连接;
[004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拉架401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孔700,且定位孔700内均设置有锁紧杆800;可以通过两个锁紧杆800配合使用,通过与两个定位孔700配合实现对安装槽600内的耙齿500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此种两个定位孔700的设置方式,内螺纹需要设置在刮板402中部,这样才能满足两侧的锁紧杆800进入到两侧的定位孔700内均能够实现螺纹连接。
[0042]动作阶段,驱动装置102的动作下通过牵引绳带动斗体400进行动作,并在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刮板402上的耙齿500对使用地的矿石等进行收集,并使收集后的矿石等进入到拉架401和刮板402之间,并在牵引绳的持续拉动下,通过拉架401、刮板402和耙齿500的配合将矿石等拉取到进料槽200内。
[0043]如图4和图5所示,耙齿500包括齿段501和安装段502,安装段502穿设在安装槽600内;本实用新型中,齿段501的一端与安装段502连接,另一端为倾斜设置,这样在进行矿石等收集时,能够更好地与矿石等接触,提高收集效率;如图8所示,齿段501与安装段502相邻处的连接面511的截面大于安装段502的截面,这样在将安装段502置于安装槽600后,能够通过齿段501与安装段502相邻处的连接面511遮挡住安装槽600,实现对安装槽600保护的同时避免小粒径的矿石等进入到安装槽600内;安装段502置于安装槽600内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当安装段502置于安装槽600后,通孔与定位孔700相对应,当锁紧杆800插入到定位孔700后能够穿过通孔后与刮板402内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实现对耙齿500限位;
[0044]如图5所示,安装段502上套设有缓冲圈503;安装状态下,缓冲圈503置于安装槽600与安装段502之间;通过缓冲圈503能够填充安装段502与安装槽600之间的空隙;在使用阶段,由于齿段501与矿石等接触产生振动;通过缓冲圈503能够缓冲产生的振动,避免安装段502直接与安装槽600接触,造成安装槽600或安装段502损坏;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缓冲圈503为橡胶圈。
[0045]使用阶段,耙齿500直接与矿石等接触,使耙齿500的磨损严重,为增加耙齿500的使用寿命,优选的设置有增强板407;如图6和图7所示,增强板407设置在刮板402和耙齿500上;具体的,增强板407上设置有若干内孔,刮板402和耙齿500上设置有若干螺孔;通过螺栓穿过若干内孔后与螺孔连接,实现将增强板407固定在刮板402和耙齿500上;在使用阶段,通过增强板407与矿石等接触,能够有效缓解耙齿500一面的摩擦;同时还能够降低刮板402一面摩擦;当然,如增强板407安装后还能够增加耙齿500和安装槽600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过在进行耙齿500更换时,需要先对增强板407拆卸;解除增强板407对刮板402和耙齿500之间的限制。
[0046]如图2和图3所示,拉架401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板405,第一连接块403设置在第一加强板405上;拉架401与刮板402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板406,若干第二加强板406分别与拉架401和刮板402连接;通过第一加强板405增加拉架401和第一连接块403的固定强度;通过第二加强板406增加拉架401与刮板402之间的强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拉架401与第一连接块403分离;同时避免拉架401与刮板402分离。
[00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明书附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