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MD渗漏点(1)、盲沟(2)、AMD引流导排主管(4)、AMD引流导排支管(3),所述AMD渗漏点(1)外部开设有盲沟(2),所述盲沟(2)内部安装有AMD引流导排支管(3),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3)一端与AMD引流导排主管(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MD渗漏点(1)为中心外扩设置1500mm×1500mm×550mm的盲沟(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外部包裹土工布(5),所述土工布(5)采用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土工布(5)质量不小于20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采用HDPE材质,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3)采用HDPE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3)位于AMD引流导排主管(4)侧面,且AMD引流导排支管(3)与AMD引流导排主管(4)为45°错位开孔的穿孔结构,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3)相互之间的间隔为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上覆有碎石导流层(6),所述碎石导流层(6)的厚度为300mm,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下覆有石灰石层(7),所述石灰石层(7)的厚度为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在坡脚处为HDPE实管,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与AMD引流导排支管(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4)与AMD引流导排支管(3)的接驳位置采用抢修节加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导流层(6)上覆有土壤改良层(8),所述土壤改良层(8)上部种植有修复植被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用于对金属矿山开采完成后,为防止矿渣层因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坡面排水露头等因素,会造成矿渣层由内而外的渗漏AMD废水,导致原有已经修复的土壤改良层遭到破坏,上覆植会被AMD废水的烧蚀,无法生存,而设计的一套引流排水系统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
有色金属矿山,其废弃地、排土场等区域土壤属于强酸性,一般来说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这种强酸性土壤不利于植物生长,并且对植物的生长还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这种强酸性除了对植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以外,高浓度的H+和过高的盐浓度还会导致植物酶系统失活,细胞膜受损害,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和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因此金属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大难题,对于在进行酸性矿山修复后,矿渣层因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坡面排水露头等因素,会造成矿渣层由内而外的渗漏AMD废水,导致原有已经修复的土壤改良层遭到破坏,上覆植会被AMD废水的烧蚀,无法生存。
[0004]鉴于此,因地制宜的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矿区排水系统的构建,对于矿区周边排水系统进行完善,避免大面积的客水进入排土场,同时对于边坡AMD采取有效梳排的方式,最大化的导排坡面露头的AMD废水,避免其对已修复植被层的侵蚀,因此,对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流的引流显得尤为重要,是巩固酸性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矿渣层因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坡面排水露头等因素,会造成矿渣层由内而外的渗漏AMD废水,导致原有已经修复的土壤改良层遭到破坏,上覆植会被AMD废水的烧蚀,无法生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包括AMD渗漏点、盲沟、AMD引流导排主管、AMD引流导排支管,所述AMD渗漏点外部开设有盲沟,所述盲沟内部安装有AMD引流导排支管,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一端与AMD引流导排主管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坡面AMD渗漏点为中心外扩设置1500mm×1500mm×550mm的盲沟。
[0008]优选的,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外部包裹土工布,所述土工布采用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土工布质量不小于200g/㎡。
[0009]优选的,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采用HDPE材质,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采用HDPE材质。
[0010]优选的,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位于AMD引流导排主管侧面,且AMD引流导排支管与AMD引流导排主管为45°错位开孔的穿孔结构,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相互之间的间隔为10m。
[0011]优选的,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上覆有碎石导流层,所述碎石导流层的厚度为300mm,且碎石导流层的碎石粒径为30—50mm,碎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不高于%,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下覆有石灰石层,所述石灰石层的厚度为200mm。
[0012]优选的,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在坡脚处为HDPE实管,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与AMD引流导排支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AMD引流导排主管与AMD引流导排支管的接驳位置采用抢修节加固。
[0013]优选的,所述碎石导流层上覆有土壤改良层,所述土壤改良层上部种植有修复植被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5]1、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使AMD引流导排主管与AMD引流导排支管进行了很好的衔接,最大限度的对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AMD渗漏点进行有效导流。
[00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AMD引流导排主管底部的石灰石层对AMD酸性废水进行原位中和,后续导排至下游矿山废水处理系统,有效中和排出废水的酸度。
[0017]3、本实用新型中,采取10m范围内的AMD渗漏点采取多个AMD引流导排支管共用一个AMD引流导排主管至主排管路,最大化的减少工程投资。
[0018]4、本实用新型中,AMD主排管及支排管均采用200g/㎡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进行包裹,避免管路堵塞。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中AMD引流导排主管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1、AMD渗漏点;2、盲沟;3、AMD引流导排支管;4、AMD引流导排主管;5、土工布;6、碎石导流层;7、石灰石层;8、土壤改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渗漏引流结构,包括AMD渗漏点1、盲沟2、AMD引流导排主管4、AMD引流导排支管3,AMD渗漏点1外部开设有盲沟2,盲沟2内部安装有AMD引流导排支管3,AMD引流导排支管3一端与AMD引流导排主管4固定连接,坡面AMD渗漏点1为中心外扩设置1500mm×1500mm×550mm的盲沟2,AMD引流导排主管4上覆有碎石导流层6,碎石导流层6的厚度为300mm,且碎石导流层6的碎石粒径为30—50mm,碎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不高于10%,AMD引流导排主管4下覆有石灰石层7,石灰石层7的厚度为200mm,AMD引流导排主管4在坡脚处为HDPE实管,AMD引流导排主管4与AMD引流导排支管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AMD引流导排主管4与AMD引流导排支管3的接驳位置采用抢修节加固,碎石导流层6上覆有土壤改良层8,土壤改良层8上部种植有修复植被层。
[0026]下面具体说一下本实施例的具体设置和作用,该系统使AMD引流导排主管4与AMD引流导排支管3进行了很好的衔接,最大限度的对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AMD渗漏点1进行有效导流,通过AMD引流导排主管4底部的石灰石层7对AMD酸性废水进行原位中和,后续导排至下游矿山废水处理系统,有效中和排出废水的pH。
[0027]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3所示,AMD引流导排主管4外部包裹土工布5,土工布5采用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土工布5质量不小于200g/㎡,AMD引流导排主管4采用HDPE材质,AMD引流导排支管3采用HDPE材质,AMD引流导排支管3位于AMD引流导排主管4侧面,且AMD引流导排支管3与AMD引流导排主管4为45°错位开孔的穿孔结构,所述AMD引流导排支管3相互之间的间隔为10m。
[0028]其整个实施例达到的效果为,采取10m范围内的AMD渗漏点1采取多个AMD引流导排支管3共用一个AMD引流导排主管4至主排管路,最大化的减少工程投资,AMD主排管及支排管均采用200g/㎡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进行包裹,避免管路堵塞。
[0029]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该系统使AMD引流导排主管4与AMD引流导排支管3进行了很好的衔接,最大限度的对金属矿山排土场边坡AMD渗漏点1进行有效导流,通过AMD引流导排主管4底部的石灰石层7对AMD酸性废水进行原位中和,后续导排至下游矿山废水处理系统,有效中和排出废水的pH,采取10m范围内的AMD渗漏点1采取多个AMD引流导排支管3共用一个AMD引流导排主管4至主排管路,最大化的减少工程投资,AMD主排管及支排管均采用200g/㎡聚酯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进行包裹,避免管路堵塞。
[003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