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USW-NUC22采用“无人机平台+辐射探测吊舱+地面控制终端”协同工作模式:
辐射信号采集:无人机搭载的探测吊舱内置NaI(Tl)/CsI(Tl)闪烁体探测器与数字多道分析器(DMCA),实时采集环境中的γ射线能量信息,生成原始能谱数据;
数据传输与处理:通过高速无线链路(如5G/LoRa)将能谱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终端,终端内置的智能算法对能谱进行降噪、峰识别与核素匹配,结合无人机GPS定位信息,生成辐射剂量率分布热力图及核素清单;
污染源定位:通过多架次交叉飞行或三维空间扫描,利用剂量率梯度变化算法(如重心法、最小二乘法)精确计算污染源坐标,误差范围≤5米(典型场景)。
应用范围
该系统适用于以下核心场景:
核设施监管:定期巡检核电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库周边环境,监测辐射泄漏风险,评估安全隔离区边界;
核事故应急:在核泄漏、核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中,快速绘制污染区域地图,标识高风险点位,指导人员疏散与处置作业;
环境放射性普查:对城市、农田、水源地等开展大范围辐射本底调查,筛查异常辐射热点(如非法倾倒核废料、辐射装置丢失);
边境与海关安检:检测跨境运输货物(如矿石、废旧金属)中的隐蔽放射性物质,防止核走私与辐射扩散。
产品技术参数
探测器类型:NaI(Tl)晶体(Φ75mm×75mm)或CsI(Tl)晶体(可选),能量范围30keV~3MeV;
能量分辨率:≤7%(@662keV,Cs-137),支持500+种核素特征峰识别;
剂量率测量范围:0.01μSv/h~10Sv/h,精度±5%;
无人机适配性:兼容大疆M300 RTK、经纬M600等主流行业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500米,单架次续航≥40分钟;
数据传输:实时图传距离≥5公里(开阔地带),支持4G/5G网络扩展;
定位精度:GPS/北斗双模定位,水平精度±1米,垂直精度±0.5米;
防护等级:探测吊舱IP65(防尘防水),适应-20℃~+50℃工作环境。
产品特点
高效覆盖与灵活部署:无人机机动性强,单架次可监测数平方公里区域,相比人工巡检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智能识别与低空精测:结合AI算法优化能谱分析,可区分天然核素(如钾-40)与人工核素(如钴-60),低空飞行(≤50米)时剂量率测量误差≤8%;
一体化数据平台:地面终端集成辐射监测、地图标注、报告生成功能,支持多架次数据融合与历史对比分析;
模块化设计与扩展性:探测吊舱可快速更换(如升级中子探测模块),兼容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满足不同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