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RX103采用“NaI(Tl)/CsI(Tl)闪烁体探测器+数字多道分析器(DMCA)”技术实现核素识别:
能量转换与信号采集:γ射线进入探测器后,与晶体中的碘化钠/碘化铯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荧光光子;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其幅度与γ射线能量成正比;
能谱分析与核素匹配:DMCA对电脉冲进行高速采样与多道分析,生成γ能谱图(横轴为能量,纵轴为计数);内置核素库(含500+种核素特征能量峰)通过模式匹配算法,自动识别能谱中的特征峰,结合活度计算模型输出核素种类及活度浓度(Bq/kg或Bq/m³);
剂量率同步监测:通过能谱积分法实时计算环境γ剂量率(μSv/h),并叠加核素识别结果,生成“剂量率+核素”双参数报警信息。
应用范围
该设备适用于以下核心场景:
核应急响应:在核事故现场快速定位放射性污染源(如泄漏的燃料棒、散落的核废料),识别关键核素(如锶-90、钚-239),为人员疏散与污染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辐射监测:筛查土壤、水体、空气中的放射性异常(如核试验沉降物、核电站排放物),评估生态修复效果,支持长期辐射环境数据库建设;
海关与边境安检:检测进出口货物(如废旧金属、矿石)中的隐蔽放射性物质,防止核走私与辐射恐怖袭击;
科研与教学:高校实验室用于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如半衰期测定、衰变链研究)、核物理教学演示,支持能谱数据导出与二次分析。
产品技术参数
探测器类型:NaI(Tl)晶体(Φ50mm×50mm)或CsI(Tl)晶体(可选,提升能量分辨率);
能量范围:30keV~3MeV,能量分辨率≤8%(@662keV,Cs-137);
核素识别时间:≤10秒(典型场景),支持动态更新识别结果;
剂量率范围:0.01μSv/h~10Sv/h,精度±5%;
数据存储:≥5万组能谱数据(含时间、地理位置、核素列表),支持按日期、核素类型筛选导出;
通信接口:Wi-Fi/蓝牙5.0,兼容iOS/Android/Windows系统,支持远程控制与数据云同步;
防护等级:IP67(防尘防水,1米跌落无损坏),工作温度-20℃~+50℃;
供电方式:可充电锂电池(5000mAh),续航≥8小时,支持快充(2小时充满)。
产品特点
精准识别与低误报率:基于深度学习的核素匹配算法,可区分能量相近的核素(如钴-60与铕-152),误报率≤1%;
超便携与人性化设计:整机重量≤1.2kg,单手可握,配备2.8英寸彩色触控屏与物理按键,支持手套操作;
智能交互与数据开放:内置语音播报功能(中英文可选),能谱数据可导出为CSV/CSV格式,兼容Origin、LabVIEW等分析软件;
抗干扰与适应性:采用铅屏蔽与数字滤波技术,有效抑制背景噪声(如宇宙射线、天然放射性本底),适应高湿度、高盐雾等恶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