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设备通过程序控温加热样品,同时施加正弦交变力(拉伸、压缩或弯曲模式),测量样品应变对力的响应。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的相位差与幅值,可计算储能模量(E’,反映材料刚性)、损耗模量(E’’,反映能量耗散)及损耗因子(tanδ=E’’/E’)。DMA 3200采用双悬臂梁设计,结合高精度力传感器(量程达2000N),可实现从微变形到大力值加载的宽范围测试需求。
应用范围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树脂)的层间剪切强度评估、汽车轮胎橡胶的动态疲劳特性研究、电子封装材料(如环氧树脂)的低温脆性测试,以及建筑材料的蠕变恢复行为分析。典型应用包括风电叶片材料的阻尼性能优化、高铁轨道垫板的动态刚度验证,以及医疗器械塑料的长期使用稳定性评估,覆盖从材料开发到结构设计的全流程需求。
产品技术参数
温度范围:-150°C至600°C(配液氮冷却模块)
力值范围:0.001N至2000N(支持拉伸、压缩、弯曲模式)
频率范围:0.01Hz至200Hz(可扩展至1000Hz)
位移分辨率:0.1nm(纳米级精度)
样品尺寸:最大50×20×5mm(支持薄膜、纤维、块体形态)
气氛控制:支持惰性气体(氮气/氩气)及真空切换
数据采集:同步温度-力-位移-模量四参数输出,支持动态力学分析(DMA)与热机械分析(TMA)联用。
产品特点
大力值与宽频测量:量程达2000N,可测试高模量材料(如金属基复合材料);频率范围覆盖0.01Hz至200Hz,支持从准静态到动态高速加载场景。
高精度与低噪声:采用TA专利的双悬臂梁传感器,结合自动平衡技术,基线噪声低于0.5nm,确保微量变形(如玻璃化转变)的精准检测。
智能化分析软件:内置模量计算、损耗因子分析及多曲线比对功能,支持自动生成符合ASTM D4065、ISO 6721标准的测试报告,并可关联热重(TGA)数据实现多参数关联分析。
模块化与扩展性:支持液氮冷却、高温模块扩展及原位显微镜联用,可选配三点弯曲、单悬臂梁等专用夹具,适应多样化测试需求。
耐用性与易维护:全金属密封腔体设计,结合过载保护功能,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模块化结构便于快速更换传感器或升级配置,降低维护成本。
TA DMA 3200凭借其卓越的大力值加载能力、宽频动态分析技术及智能化操作,为材料粘弹性性能研究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助力用户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电子封装领域突破力学性能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