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白设备
有色烟羽形成的机理:
烟气经过湿法脱硫后,温度降至45~55℃;由于机械携带等原因,通常处于(过)饱和状态,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烟气由烟囱直接排出,由于环境空气的饱和湿度较低,在烟气温度降低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汽会凝结形成水滴,水滴对光线产生折射、散射,而使烟羽呈现出白色或灰色称为 “湿烟羽” ,含有气溶胶,则产生“蓝烟羽” 。
影响白烟羽的主要因素: 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烟囱出口烟气温度、环境风速、烟气速度。 1)环境温度越低,烟羽排放越明显,烟羽治理难度越大; 2)环境湿度越大,烟羽中的水分难以及时扩散,烟羽治理难度越大; 3)烟囱出口烟气温度越低,湿烟羽长度越小,采用降温措施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减弱或消除湿烟羽; 4)环境风速越高,湿烟羽飘散的距离越远; 5)烟气速度越大,湿烟羽长度越大。
有色烟羽主要治理技术:
根据湿烟羽形成及消散的机理,可将现有的对湿 烟羽有治理效果的技术归纳为烟气加热技术、烟气冷凝技术、烟气冷凝再热技术。
烟气加热技术:
1)对脱硫后的净烟气直接进行加热,降低烟气相对湿度,延长冷凝水的出现时间,控制冷凝水的浓度,消除白色烟羽。 2)常规加热条件下,该技术在较高的环境温度和较低的环境湿度下才能完全消除白色烟羽的视觉污染,未能降低烟气中含湿量,未减少进入大气中的水蒸气。
烟气冷凝技术:
1)烟气在脱硫塔内进行常规降温后,对净烟气进一步降温,使之温度接近环境温 度,将烟囱后的冷凝提前至烟囱前进行,烟气进入大气后与环境融合,消除白色烟羽。 2)该技术的冷凝方式包括:浆液冷却法、水-烟气换热法、空气-烟气换热法。 3)该技术需要大量、稳定的冷源。产生大量冷凝水,缺水地区更适用。冷凝过程 中,液滴可以吸附粉尘、SO2、SO3等污染物颗粒。 4)浆液冷却法,不采取措施会破坏脱硫系统水平衡。 5)其他冷凝方法,需将冷凝水进行中和、除盐等处理后用于脱硫补水等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