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迭代的关口,蔚蓝锂芯选择“借船出海”。公告显示,此次合作将围绕“特定产品”展开——虽未点名,但业内普遍解读为21700/4680高镍圆柱电池以及面向电动两轮、储能场景的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台湾能元科技深耕高功率圆柱电芯二十年,在特斯拉供应链拥有成熟验证经验;而蔚蓝锂芯马来西亚天鹏工厂已具备4 GWh圆柱电池产能,工艺与成本优势明显。双方资源互补,有望快速将实验室级原型推向车规级量产。
协议采用“三步走”节奏:2025 Q4前完成样品开发及第三方安全认证;2026年上半年启动小批量试产,目标良品率≥95%;2026 Q3成立合资公司,蔚蓝锂芯持股51%、能元科技持股49%,共同面向欧美高端两轮车、便携储能及军工客户销售。合资公司将设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既享受东盟原产地优惠,又规避美国IRA法案的敏感产地限制,为后续打入北美市场留足空间。
财务层面,蔚蓝锂芯并未透露具体投资额,但披露“三年内累计投入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自有及银行授信。若按4680电池1.2元/Wh测算,10亿元可撬动约8 GWh新增产能。考虑到高镍圆柱当前海外售价约1.4-1.6元/Wh,且能元科技手握日本、美国品牌订单,合资公司有望在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2028年贡献归母净利3-4亿元,相当于蔚蓝锂芯2023年全年利润的60%。
此次合作也是蔚蓝锂芯“国际化2.0”的关键一役。过去三年,公司凭借工具电池、电动两轮电池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但始终缺少国际一线车企背书。通过与能元科技绑定,蔚蓝锂芯将直接对接特斯拉、宝马、哈雷等客户的圆柱电芯验证通道,为未来切入4680大圆柱主供体系铺路。与此同时,公司固态电池专利池已积累40余项核心申请,其中硫化物电解质包覆技术可降低界面阻抗30%,此次将借助能元科技的测试平台完成车规级循环5000次验证。
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4680良品率爬坡及固态电池量产工艺仍具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美国IRA、欧盟《新电池法规》对碳足迹及回收比例要求趋严,若无法在2027年前完成本地化原料溯源,合资公司出口可能受阻。对此,蔚蓝锂芯已在印尼布局红土
镍矿—
高冰镍—
硫酸镍一体化项目,计划2026年底投产,届时可将高镍
正极材料碳足迹降至25 kg CO₂/kWh以下,满足欧美门槛。
从工具电池到高镍圆柱、再到固态电池,蔚蓝锂芯正通过“技术+产能+市场”的三级跳加速跻身全球高端锂电核心圈。与台湾能元的三年深度捆绑,不仅为其补上国际客户与产品定义的短板,也为下一轮技术竞赛提前锁定了战略盟友。若4680与固态路线如期放量,这家昔日“小而美”的锂电黑马有望在2027年前后完成从区域龙头到全球二线动力电池厂商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