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披露的贸易统计数据,2025年7月中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当月进口规模达到48万吨。这一数据不仅较上月实现环比连续增长,更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9.6%,形成"量价齐升"的进口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该增长发生在传统消费淡季,与市场预期形成鲜明反差。
从累计数据观察,2025年1-7月中国未锻轧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达311.3万吨,虽较去年同期微降2.6%,但降幅较前六个月收窄1.8个百分点。这种"单月增长与累计下降并存"的特殊现象,折射出当前铜市场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变化。特别是7月进口量的逆势增长,成为观察下半年铜市场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分析进口量增长动因,多重因素交织作用显著。首先,国内新能源产业持续扩张带来刚性需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对铜材的消耗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其次,国际铜价阶段性回调提升了进口性价比,部分企业选择在价格低位增加战略储备。再者,人民币汇率走强降低了进口成本,叠加国内保税区库存调节机制,共同构成了进口量增长的支撑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淡季背景下的进口增长具有特殊市场含义。传统上,7-8月受高温天气和制造业生产节奏调整影响,铜材消费通常进入年度低谷期。但今年进口数据与下游开工率形成"背离",反映出产业链库存管理策略的转变——部分企业选择在淡季提前备货,以应对四季度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局面。这种预期管理行为,客观上推动了进口量的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