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大新突破:新型固态电池材料使锂离子传导效率大幅提升
首页 企业 产品 技术 资讯 图库 视频 需求 会议 活动 产业
慕尼黑工大新突破:新型固态电池材料使锂离子传导效率大幅提升
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访问:391
简介: TUM研究团队独辟蹊径,以锂锑化合物(Li₃Sb)作为基础框架,并将部分锂原子替换为钪金属(Sc)。通过这种巧妙的原子替换操作,在晶体结构中人为地制造出了“空位通道”。得益于这种原子级的结构调控,锂离子能够在三维贯通的空位网络中自由穿梭,极大地降低了离子迁移的阻力,从而显著提升了传导速率。
近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成功开发出一种由、锑、钪构成的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该材料的锂离子传导速度相较于现有材料实现了30%以上的提升,这一突破不仅攻克了固态电池长期以来面临的离子传导效率难题,还凭借其独特的材料设计思路以及潜在的商业化价值,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传统的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的传输往往依赖于复杂的晶格结构或者聚合物链段。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离子迁移阻力大、传输效率低下等问题,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TUM研究团队独辟蹊径,以锂锑化合物(Li₃Sb)作为基础框架,并将部分锂原子替换为钪金属(Sc)。通过这种巧妙的原子替换操作,在晶体结构中人为地制造出了“空位通道”。得益于这种原子级的结构调控,锂离子能够在三维贯通的空位网络中自由穿梭,极大地降低了离子迁移的阻力,从而显著提升了传导速率。

研究团队负责人、TUM无机化学系的托马斯·F·法斯勒教授表示:“钪元素的引入,不仅创造了空位通道,还意外地诱导了晶格的结构无序化。正是这种双重效应的叠加,成为了提升锂离子传导效率的关键因素。”

与传统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相比,新材料的制备工艺得到了极大简化。传统材料通常需要多种元素协同优化,例如锂 - 硫体系就需要5种以上的添加剂,而新材料仅需单一钪元素即可完成制备。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先进能源材料》期刊,并申请了专利保护。

新材料的突破性不仅体现在锂离子传导效率的大幅提升上,其综合性能也展现出了出色的适配性。在热稳定性方面,固态电池因采用不可燃电解质而具备天然的安全性优势,而新材料在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热失控的风险,这对于电动汽车等高负荷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在制备工艺上,该材料可通过成熟的湿化学法合成,无需对现有产线进行改造,显著降低了规模化生产的成本。此外,该材料还兼具离子与电子传导特性,既可作为电极添加剂优化界面反应动力学,也可直接作为固态电解质层使用。

目前,研究团队已在实验室中验证了该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接下来,他们将与产业界展开合作,共同推进电池原型的开发工作。固态电池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但其商业化进程一直受到电解质性能不足和高昂成本的制约。TUM的这一突破,有望从技术路径多元化、产业链协同机遇以及成本下降拐点三个方面改写行业格局。
0
0
0
0
0
         
标签:慕尼黑工大,固态电池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
北京徕达泰科科技有限公司宣传
北京依维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宣传
相关资讯
评论(0条)
200/200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宣传
发布
资讯

顶部
中冶有色网-互联网服务平台-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25 China-m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4340号-3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293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2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