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永杉锂业发布的年报揭示了锂行业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的生存现状:尽管公司通过成本控制和政府补贴实现了净利润2542万元的“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亏损7662万元、锂盐业务收入腰斩等数据,暴露了行业深陷“价格冰点”与“产能过剩”双重困境的现实。同日,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复产、工信部发布电池安全新规、赣锋锂业非洲项目扩产等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周期拐点的复杂性。
永杉锂业的年报数据折射出锂企在价格寒冬中的“极限操作”:锂盐业务收入同比暴跌42.82%,直接拖累总营收下降21.45%。净利润的“纸面回暖”主要依赖政府补助和存货跌价损失减少,而主营业务造血能力未见实质改善。公司通过优化采购渠道、提升锂辉石利用率和降低能耗等手段,将锂盐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但锂盐价格全年波动幅度达60%,远超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此外,钼业务收入占比虽高达82.6%,但钼精矿价格同比下跌7.1%,传统业务难以支撑转型。
行业深层矛盾在4月15日的三件大事中集中爆发: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复产,折射龙头企业“逆周期抄底”逻辑;工信部电池安全新规,倒逼固态电池、复合集流体技术加速应用,或改变锂需求结构;赣锋锂业马里项目一期达产、海南矿业布谷尼锂矿试车,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给增速预计达40%,远超需求增速(15%),价格中枢或进一步下探。
面对行业三重绞杀,龙头企业正通过资源-技术-市场铁三角重构、财务韧性建设和产能动态调节三大策略构建新护城河。赣锋锂业依托非洲马里项目和阿根廷盐湖提锂技术,打造8万元/吨成本线;宁德时代通过德国工厂盈利和美国关税预案,规避地缘风险;永杉锂业则绑定军工订单、转型再生锂,开辟小众市场。财务健康度成为生存关键,永杉锂业手持8.04亿元现金,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7%,但流动比率1.78显示短期偿债压力。
这一系列博弈揭示了锂行业在价格寒冬下的生存法则迭代:从“规模扩张”到“弹性能力”的转变,正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