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发超低铱载量PEM水电解槽,高效制氢技术新突破
首页 企业 产品 技术 资讯 图库 视频 需求 会议 活动 产业
浙大研发超低铱载量PEM水电解槽,高效制氢技术新突破
来源:浙大氢能ZJUH2
访问:146
简介: 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陈禹博老师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的高效低铱催化剂研发中取得重大进展,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通过金属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无载体氢氧化铱催化剂,显著提高了PEMWE的性能和稳定性。在1.75 V电压下实现4 A/cm²的高效制氢,铱负载量仅0.375 mg/cm²。该技术有望降低PEMWE成本,加速绿氢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团队已申请PCT专利。

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陈禹博老师在开发应用于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的高效低铱催化剂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这一研究不仅解决了PEMWE在高电流密度下的传质与稳定性难题,还通过创新的金属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策略,构建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无载体电催化剂,为PEMWE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背景与挑战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PEMWE可以生产高纯度氢气,但其大规模应用一直受限于高成本的铱基阳极催化剂。传统PEMWE通常使用二氧化铱(IrO₂)或非晶态铱氢氧化物(IrOₓHy)作为阳极催化剂。然而,IrO₂活性低,需要高负载量才能实现高性能;而IrOₓHy虽然活性高,但现有载体材料存在导电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创新策略与实验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一种创新的金属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无载体氢氧化铱催化剂(HP-IrOₓHy)。通过酸浸法从Sr₄IrO₆前驱体中浸出Sr²⁺离子,形成高度多孔的结构。实验结果显示,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从0.092 m²/g增加到40.3 m²/g,增加了约400倍。这种结构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量,还增强了其导电性和稳定性。


理论计算与结构分析


研究团队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模拟了自组装过程中的重构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第一个H₂O分子的损失导致共角IrO₆八面体的形成,动力学势垒较低,易于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IrO₆八面体间的Ir-Ir距离(IMD)对自组装过程有显著影响。当IMD≤8.0 Å时,八面体倾向于相互靠近并形成Ir-O(H)-Ir骨架;而当IMD≥8.5 Å时,吸引力较弱,不会发生自发接近行为。Sr₄IrO₆中IrO₆八面体的IMD约为6 Å,低于临界值,因此Sr²⁺的浸出促进了颗粒内多孔结构的形成。


性能测试与应用前景


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测试中,基于HP-IrOₓHy-BM阳极的膜电极组件(MEA)在1 A cm⁻²的电流密度下,电解槽电压低至1.54 V,显著低于商业IrO₂(1.81 V)。在高电流密度下,HP-IrOₓHy-BM阳极的MEA实现了更低的电解电压,例如在4 A cm⁻²时,电解槽电压低至1.75 V,铱负载量仅为0.375 mg cm⁻²。此外,HP-IrOₓHy-BM催化剂在波动功率输入下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无明显性能衰减。


本研究通过金属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无载体氢氧化铱催化剂,显著提高了PEMWE的性能和稳定性。这种新型催化剂有望降低PEMWE的成本,加速绿氢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目前,团队已就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PCT专利申请(PCT/SG2024/050309)。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催化剂设计,进一步提升其在复杂工况下的耐久性,推动氢能技术的全面商业化。

0
0
0
0
0
         
标签:PEM,高纯氢气,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
北京徕达泰科科技有限公司宣传
北京依维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宣传
相关资讯
评论(0条)
200/200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宣传
发布
资讯

顶部
中冶有色网-互联网服务平台-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25 China-m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1044340号-3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293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2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