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料电池市场“遇冷”的背景下,龙蟠科技旗下铂源催化逆势而上,于3月21日在龙蟠首届全球新技术发布会上宣布二代铂钴合金催化剂量产上市。该产品采用独创的铂钴超晶格技术和纳米自组装技术,突破量产瓶颈,具备低铂载量、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大幅降低膜电极铂载量和成本,提升燃料电池性能和耐久性,已向多家下游企业完成首批次出货,满足2025年降本需求。
一、一代燃料电池铂碳催化剂的痛点
当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普遍采用一代铂碳催化剂,存在两大痛点:一是成本高,铂依赖重,铂碳催化剂占电堆成本约36%,铂金用量约0.1-0.3g/kW,随着燃料电池向大功率发展,铂金用量增加,降本困难;二是性能和耐久性短板突出,一代催化剂中铂颗粒易团聚或溶解,导致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减少,影响输出效率。
二、铂源催化二代铂钴合金催化剂的技术突破
为解决一代催化剂痛点,铂源催化推出二代燃料电池合金催化剂产品。该产品采用铂钴超晶格技术,形成有序金属间结构,大幅降低铂载量;纳米自组装技术实现铂和钴高分散,解决粒径均一化和规模化制备难题,突破量产瓶颈。
(一)低铂载量
二代催化剂含有45%-46%的铂,4-5%的钴,通过超晶格技术使铂载量下降33.3%,膜电极载量从一代的0.3mg/cm²降至0.2mg/cm²,成本大幅下降。
(二)高活性
二代催化剂在0.65V下的功率密度达到1.35W/cm²,比一代铂碳催化剂活性提高20%。
(三)高稳定性
采用美国能源部DOE的30000圈测试,电压衰减率仅3%,下降24mV,远低于美国能源部5000小时车辆运行周期内目标衰减低于30mV的要求。
三、二代催化剂的市场价值与应用前景
总体而言,二代燃料电池合金催化剂可将膜电极铂载量降低33%,活性提高20%,3万圈性能测试后衰减率仅3%,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膜电极和电堆生产成本。目前,铂源团队已完成详尽测试与全面表征,并向多家下游电堆企业完成首批次出货,确保产品迅速响应客户2025年的降本需求。
铂源催化二代铂钴合金催化剂的量产上市,是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产品不仅解决了传统催化剂的痛点,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成本降低和性能提升,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推广,二代催化剂有望在全球燃料电池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