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宿迁绿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于北京北辰洲际酒店隆重举办其首台单堆1MW AEM电解槽产品发布会,此举标志着AEM电解槽技术正式迈入兆瓦级时代的新纪元。此突破性产品的问世,不仅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更彰显了我国在氢能装备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
一、核心技术创新
宿迁绿能氢创的首台单堆1MW AEM电解槽集成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具体包括:
1. 阴离子交换膜生产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生产工艺的幅宽限制,显著提升了电解槽的有效工作面积,为电解槽的大型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2. 轻质化流道框生产工艺:在保持强大的承压能力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有效降低了生产和运输成本,并大幅提升了装配效率、性能及可靠性。
3. 一体化电极与电堆堆叠流水线:该流水线实现了电解槽单元的全自动卡扣式装配,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层叠工序,耗时减少了50%以上,并消除了胶粘剂老化的风险,支持电极组的在线快速更换。此外,该电解槽具有宽泛的运行温度范围,能够在4℃的低温环境下瞬时启动,并在30秒内完成冷启动出氢,同时能够适配波动电源,实现绿氢与绿电的动态匹配。
二、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自2022年起,宿迁绿能氢创便系统地布局电解槽技术的研发工作,聚焦AEM电解水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升级,并成功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公司携手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AEM电解槽的规模化量产。这一成果不仅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产业一线的重要里程碑,更是AEM电解水制氢新技术产业化落地的关键一步。
宿迁绿能氢创同步推进全离网制氢示范平台的建设,创新性地采用了“光伏+水系有机液流储能电池+电解水”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该平台搭载了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系有机液流储能电池组,与分布式光伏阵列实现了深度耦合,构建起了“零外购电、全额消纳”的能源利用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充分展示了绿氢在能源转型中的巨大潜力,更为未来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此次发布会吸引了能源领域的权威专家共襄盛举,共同探讨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高阳代表昌平区科学未来城,对各能源相关企业落户能源谷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与昌平共创能源的未来。宿迁市宿豫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源对宿迁绿能氢创的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标志着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迭代转折。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强调了创新驱动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宿迁绿能氢创的兆瓦级AEM电解槽项目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优势,预示着氢能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则从能源效率的角度出发,强调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全生命周期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