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先进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交流会
首页
企业
产品
技术
资讯
图库
视频
需求
会议
活动
产业
大会介绍
组织机构
会议时间
会议主题
征文说明
会议说明
会场设置
会议报告
联系方式
返回主站
会议倒计时:
*
天
*
小时
*
分钟
*
秒
在线报名参会
大会介绍
各有关单位:
纳米材料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对纳米材料的持续政策支持和研发投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各领域发挥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带来更多的科技突破和社会发展。虽然中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快纳米材料在各领域应用,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展示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搭建广大科技、教育、产业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纳米材料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提升纳米科学相关学科交叉与前沿研究水平,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技术蜂
新材料
科技服务平台、中国
有色金属
智库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烟台南山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地矿冶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先进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定于2025年4月25-2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本次会议将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纳米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做专题报告。欢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等踊跃参会。
展开+
收起+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西南大学
烟台南山学院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郑州大学
技术蜂
新材料
科技服务平台
中国
有色金属
智库
承办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
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烟台南山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地矿冶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中国
有色金属智库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网、
研蔻®视频、研贸®有色、慧博士®科研、技术蜂
会议组委会
高级顾问:王中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欧洲科学院院士
大会主席:
罗国强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岳永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李享成 武汉科技大学 教授
朱嘉琦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教授
冯滨鲁 烟台南山学院 教授
展开+
收起+
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2025年 4月 25-27日
会议地点:湖北省 武汉市
展开+
收起+
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1.纳米技术与材料科学;
2.
纳米材料
的制备与表征;
3.纳米材料和纳米加工技术进展;
4.纳米粒子与单原子催化剂;
5.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6.二维层状结构的金属碳/氮化物(MXene);
7.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
8.金属基纳米
复合材料
;
9.陶瓷基与生物纳米复合材料;
10.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11.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12.纳米荧光粉与纳米材料的辐射效应;
13.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14.功能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15.纳米能源材料与技术;
16.纳米晶体与生物材料;
17.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
18.微纳米设计加工与集成技术;
19.微纳米性能表征与计量测试应用;
20.微/纳机电系统(M/NEMS);
21.微纳传感器/执行器;
22.纳米医学和纳米生物技术;
23.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24.纳米界面相/界面;
25.聚合物纳米材料、软纳米材料、纳米涂层/薄膜和纳米结构表面;
其它相关议题。
展开+
收起+
征文说明
1.本次会议面向全国征集论文和摘要,投稿请发送E-mail到:
xcl@china-mcc.com
,摘要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15 日,投递摘要时,文件保存为Word 97-2003 文档并请命名为 “
纳米材料
+报告摘要/参会摘要+作者名+职称+单位+电话+题目
”提交。申请报告的参会人员请投递摘要时务必命名“报告摘要”,并随附个人简介(200字左右)。如无论文、摘要材料提交,也可直接注册参会。
2.参会代表可选择投递摘要或者全文,未发表的优秀论文会后将推荐至核心期刊,如通过审核正式发表,作者自付版面费,欢迎广大科研技术人员投稿。
3.如需申请报告的代表,请务必 4月15日前提交中文摘要并按上述要求命名摘要文件及随附个人简介,摘要投稿截止后,将由组委会及各分会场主席,负责摘要的遴选和优秀论文的推荐工作,确定分会场特邀报告及一般报告的人选。逾期投递的摘要将无法刊登到摘要集内,具体的摘要名称命名与格式要求见附件。
展开+
收起+
会议说明
1.本次会议以学术成果、论文、口头交流为主。会议分为特邀报告与分会报告(大会主题报告30分钟,分会邀请报告20-25分钟、一般报告15-20分钟,分别包含5分钟提问与讨论时间)。
2.本次会议由北京地矿冶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全面组织、酒店协调、费用收支、发票开具等会务工作,参会代表收取注册费25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
3.交通食宿安排:会议推荐酒店入住,或代表自行选择会场周边酒店入住,会议期间统一安排用餐,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4.与会代表和企业均可以通过“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公众号、中冶
有色技术网
(www.china-mcc.com)发布科技成果和产品信息免费推送。
5.为推动新型
纳米材料
领域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欢迎国内外有关公司及机构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在会议文集上刊登广告、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方式宣传赞助单位,为赞助单位提供扩大市场、拓展业务的良机,赞助方案见附件。
6.欢迎各相关单位申请联合主办、协办本次大会及组织相关分会场。
会务费账户信息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辛安支行
户 名:北京地矿冶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账 号:0200 0058 0920 0245 318
备注:汇款请注明“纳米材料—姓名—单位名称”
展开+
收起+
会场设置
1、
纳米材料
的可控制备与调控;
分会主席:
刘昭明 浙江大学 研究员
茅瓅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员
赵赫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张 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研究员
2、纳米能源材料与技术;
分会主席:
刘芳洋 中南大学 教授
肖助兵 淮北师范大学 教授
王 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邱介山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雷 文 武汉科技大学 副教授
3、纳米催化材料与应用;
分会主席:
李俊杰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胡 觉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康建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张培青 烟台南山学院 教授
杜 星 武汉科技大学 副教授
4、纳米材料先进表征技术;
分会主席:
康跃军 西南大学 教授
郑 赫 武汉大学 教授
王 茜 北京科技大学 副研究员
高龙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5、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与技术;
分会主席:
赵冬冬 天津大学 教授
高怀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张 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张智博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副研究员
6、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分会主席:
杨卫明 中国矿业大学 教授
平 航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陈 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展开+
收起+
会议报告
部分专家报告汇总 排名不分先后,报告题目不作为最后报告顺序安排
1 待定 王中长 西南大学 教授
2 高安全、长寿命与耐低温固态
电池材料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 晏成林 常州大学 教授/副校长
3 基于纳米自组装的人工嗅觉传感器 王铁 天津理工大学 教授/副校长
4 先进功能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邱介山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5 超硬高韧可自愈纳米孪晶金刚石
复合材料
岳永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6 亚纳米分辨的声子测量与热输运可视化 高鹏 北京大学 教授
7 仿生热控纤维与织物材料 柏浩 浙江大学 教授
8 待定 罗雷 西南大学 教授
9 无机离子寡聚体的可控聚合用于材料合成研究 刘昭明 浙江大学 研究员
10 仿珍珠层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茅瓅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11 构型化纳米碳增强
铝
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与强韧化机制研究 赵冬冬 天津大学 教授
12 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芳洋 中南大学 教授
13 仿生纳米孔阵列膜 高龙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14
锂
硫电池界面调控及机理研究 肖助兵 淮北师范大学 教授
15 强韧仿生皮质骨的多尺度结构设计与跨尺度制备 高怀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16 超浸润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王洋 吉林大学 教授
17 手性Au@Ag纳米颗粒可控制备 倪兵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18 纳米复合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研制 曾志辉 山东大学 教授
19 纳米金属氧化物微观力学形变机制研究 郑赫 武汉大学 教授
20
纳米材料
的强韧化设计 赵赫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21 MOF析氧催化剂重构机制 胡觉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22 生物过程启示的
功能材料
限域制备新技术 平航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23 氢能的
电化学
制取与应用
关键材料
开发 韩云虎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24 结晶调控的高分子二维纳米片的精确构筑 童再再 浙江理工大学 教授
25 PVA水凝胶的仿生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周小状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26 石墨炔中的实陈数与高阶拓扑物态 胜献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27 高强高导三维纳米网络/
铜
复合材料的高应变速率变形行为研究 张翔 天津大学 教授
28 多功能/结构一体化碳基电磁防护材料的设计及制备 杨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29 生物矿化中的高折射率光学功能有机纳米晶体 张甘 兰州大学 教授
30 Cu基催化材料表界面调控及应用 章根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31
石墨烯
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邵建立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32 层状芳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仿生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滕超 青岛科技大学 教授
33 非碳载电催化剂的构建与催化机制研究 吴则星 青岛科技大学 教授
34 玄武岩纤维浸润剂性能调控及应用 赖川 四川文理学院 教授
35 非金属掺杂碳限域金属的金属-有机配体定向热解自组装仿酶构筑及其选择性催化加氢机制 赵国明 山东科技大学 教授
36 贫硫“绿氢”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 王杰 青岛农业大学 教授
37 异质结内建电场对
太阳能电池
性能提升的策略 云斯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
38 先进表征技术在脂质体纳米载体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陈思 浙江工业大学 教授
39
稀土
纳米材料的多模式发光及应用 周博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40 矿物催化材料 董世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
41 负载型催化材料表界面显微结构演变 袁文涛 浙江大学 研究员
42 催化医用二维材料化学 林翰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
43 仿生自成熟矿化体系介导的釉质修复及其机制研究 慕昭 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员
44 基于磷酸钙离子团簇仿生有序修复牙釉质 邵长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员
45 二次电池纳米超结构组装与电化学性能调控 王欣然 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员
46 原子尺度观察晶体的异相成核及生长 李俊杰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 研究员
47 仿生力学胶原支架的可控制备及其牙本质修复 靳文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员
48 生物质大分子纳米颗粒制备与应用 刘培文 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员
49 边界生物医学半导体SERS纳米传感器 林杰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研究员
50 AI辅助热障涂层服役损伤过程可视化 王亮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
51 使役环境下光电及光电催化材料的失效机制研究 卢岳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员
52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重防腐涂料研究 余海斌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53 锂硫电池催化材料设计与机理探究 化五星 河南大学 研究员
54 仿生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 赵创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
55 低维材料和先进催化剂设计 刘性辉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56 液晶与纳米材料耦合构建面向新型节能建筑的智能热管理器件的研究 王茜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57 无机纳米材料微观结构演化动力学的原位表征与调控 金彪 南京大学 副教授
58 铝基复合材料晶内纳米增强相的原位构筑及性能研究 戎旭东 天津大学 副教授
59 团簇诱导亚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池性能研究 刘俊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60 高熵能源材料 雷文 武汉科技大学 副教授
61 普鲁士蓝类似物光生电荷传输机制及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胡增慧 烟台南山学院 副教授
62 硅基复合微纳马达的设计及应用 王吉壮 暨南大学 副教授
63 氧原子修饰的PdSn纳米合金促进
锌
-空气电池氧还原反应的研究 陈家宝 烟台南山学院 副教授
64 基于矿化医学的材料修饰与细胞功能调控作用 赵瑞波 浙江理工大学 副教授
65 二维非晶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催化能源转化机制研究 贾彬彬 三峡大学 副教授
66 液态金属-凝胶软生物电子接口 胡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67 植物基组分在树脂微纳米材料构筑中的应用与研究 姜纬坤 齐鲁工业大学 副教授
68 机器学习筛选二维高性能二氧化碳催化材料 杨娜 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69 仿向日葵多级微锥定向液滴调控及防冰应用 刘光 河北科技大学 副教授
70 非晶间质相增强仿生结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一迪 江汉大学 副教授
71 电催化表界面理性设计与规模化应用 毛宝光 北京化工大学 副教授
72 二维材料控制合成及自旋输运性质研究 贾志研 天津工业大学 副教授
73 功能纳米线的可控构筑及应用研究 彭珊 河北大学 副教授
74 仿生微纳结构生物医用材料的构建及其应用 赵玥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副研究员
75 CVD高纯分散色心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性能调控 张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研究员
76 高时空分辨原位球差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习卫 天津大学 副研究员
77 二维硫属化物量子片材料及能源应用 陈文书 东南大学 副研究员
78 碱金属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界面优化 王璐 山东大学 助理研究员
79 纳米薄膜材料表面形貌及性能的表征与计量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分享 黄鹤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应用经理
80 胶原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刘尹 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
81 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多尺度生物力学 张铭雪 山东大学 在读博士
82 NC修饰TiO2负载钯基催化剂制备及其乙炔选择性加氢能 庞百胜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生
83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二电子氧还原性能研究 张悦 昆明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
展开+
收起+
联系方式
电 话:010-88793500-813
传 真:010-88796961
网 址:www.china-mcc.com
邮 箱:xcl@china-mcc.com
展开+
收起+
0
0
0
0
0
标签:纳米材料,纳米加工技术,催化剂,纳米粒子,金属基
评论(
0
条)
请登录
200
/
200
发布评论
宣传
中冶有色技术网-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22 China-m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
发送手机验证码
登录
标题:第二届先进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