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迪能环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 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
首页
企业
产品
技术
资讯
图库
视频
需求
会议
活动
产业
会议首页
行业会议
会议PPT
会议嘉宾
会议报道
会议图库
返回主站
会议报道
全部
全部
矿山行业
冶金行业
材料行业
环保行业
检测行业
其他行业
陕西中迪能环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 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
2023-07-21 15:23:59 访问:4228
会议: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
简介:
“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定于2023年7月21-23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由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新能源船舶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陕西中迪能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成为
新能源
和环保领域的技术领导者的创新科技公司,公司实力强悍,产品众多,服务范围广,专业从事
有色金属
表面处理与维护、军工航天领域金属表面处理与维护、金属制品加工、新型金属
功能材料
研发及技术储备、金属合金制品、环保设备制造及废液回收处理、电镀金属表面除油、除锈、除杂等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稀有贵金属的处理与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废旧能源材料的回收开发再利用、新能源
储能
领域电池壳体、组装件金属表面处理与维护、
电化学
冶金功能材料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公司秉承着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宗旨,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技术的开发创新,认真关注着新时代国家提倡的安全环保政策,努力让绿色环保新技术投入市场中,始终坚持“给您一个承诺,愿等白天和黑夜”的服务宗旨。
公司团队成员多为80、90后,青春洋溢、活力四射。是一些主要从事有色领域的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基础扎实、学术理论性强,同时也与各院校导师保持多年的技术交流,参与各项技术论证工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服务企业众多。
公司未来规划,将以新能源和环保、有色金属表面处理为主打,在服务与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以创新为驱动服务市场,加强技术的迭代升级,力争成为行业领域中的技术领导者,永远保持学习状态,拼搏奋进。
陕西中迪能环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
由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新能源船舶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包头
稀土
研究院、白云鄂博
稀土资源
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北方中冶
(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
”。
主要产品:
(1)产品名称
中迪聚合能---金属表面处理液
(2)产品用途
本品为常温环保清洗产品,可以替代传统的硝酸、氢氟酸、盐酸、硫酸等常规的酸洗工艺,主要用于清除各种有色金属表面、军工航天钛及钛合金表面、贵金属氧化物脱除、钛加工焊斑、锈斑、黑皮氧化物、水垢、灰垢等污物,特别是退火、热扎、冷扎过程中生成的高温难清除的氧化钛物质,可减少传统的爆碱工艺处理难度。
(3)性能特点
本品由聚合物络合剂、缓蚀剂、促进剂、渗透剂、抑雾剂等溶剂复配而成,对金属表面混合杂质可一步完成。
1、常温清洗,无需加热处理,无刺激性气味;
2、均匀银白色光亮钝化清洗,提高产品附加值;
3、液体产品,短时间接触对皮肤不会造成伤害;
4、节能环保,无需加热使用;
(4)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状 态 溶液
pH值 6.0-6.5
气 味 无刺激性气味
含 量 10-50%
(5)使用方法
1、溶液量取:根据处理工件面积量取溶液,3-5L/m2溶液配制。
2、表面处理:将要处理的金属工件或设备浸泡在上述配好的溶液中,常温使用,处理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由材质表面要求而定),至表面氧化物或杂质清除干净,然后用水将表面冲洗干净即可。
3、处理工艺:浸泡/擦洗金属表面(注意时间观察)→清水漂洗→中和→清水漂洗→干燥
(6)包装及注意事项
1、编织袋包装:1-5L/瓶或25L/桶;
2、本产品在操作时应戴好劳保手套,如不慎误触皮肤、眼睛,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产品应用案例
陕西中迪能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先生
电 话:15319786538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16号白桦林国际B座2310室
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
1
0
0
0
0
标签:电化学,有色金属,新能源
宣传
宣传
相关报道
▪
顺利闭幕--“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在桂林市成功召开
评论(
0
条)
请登录
200
/
200
发布评论
宣传
中冶有色技术网-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22 China-m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
发送手机验证码
登录
标题:陕西中迪能环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 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化学第二届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