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龙,1977年生,河南省长葛市人。博士、教授、“材料科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超硬材料工具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审稿人。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郑州市创新领军人才、郑州大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在清华大学、韩国材料研究所(KIMS)进行访问学习或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超高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超硬材料及制品和微波加热技术应用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50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并多被SCI和/或EI收录。
主讲课程
现主讲课程《复合材料学》、《固体物理》、《材料力学性能》和《光电子材料》。
研究方向
超高温陶瓷的制备与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目标:研制轻质、高强、超高温、零烧蚀的陶瓷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导弹弹头的鼻锥帽、固体火箭喷管和航天飞行器表面用的材料等方面。
分别采用纳米SiCw、SiCp及SiCw与SiCp共同增韧ZrB2陶瓷,研究SiCw和SiCp的添加量对于SiC/ZrB2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SiCw和SiCp对ZrB2陶瓷力学性能改善的协同作用和增韧机理。
微波焙烧石膏型体的工艺研究(博士后课题)。
目标:找到微波加热焙烧石膏型体的合适工艺,缩短石膏型体焙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主要采用工业微波炉对石膏型体进行快速焙烧,研究微波功率和微波干燥时间对干燥效果的影响以及微波频率和石膏型当量厚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新型高温型热电材料的研制。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在热电发电和热电制冷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材料之一,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硬度高、抗高温氧化性等诸多优点,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高温型热电材料。本课题以SiC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掺杂Ni和B4C等材料,通过常压或者热压反应烧结工艺制备SiC基热电材料。主要研究原料配方、烧结制度等工艺条件对样品的致密度、显微结构以及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主要贡献
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5133102-4),国家“863计划”(2008AA06Z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2090),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Jc2003039),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多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
在《J. Am. Ceram. Soc.》、《J. Mater. Proc. Tech.》、《Key Eng. Mater.》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 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7 篇,SCI 收录5 篇,EI 收录12篇;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8 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 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 项。
参编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复合材料》,《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和《玻璃制造技术基础》四部。参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一门,“材料科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教学工作:指导过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多个年级的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指导学生的X-Ray 衍射课程试验;指导学生创新试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作活动;
一直比较注重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工作。积极带动周围的同志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创办《新材料青年》期刊,强化科学实践,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信息交流。所指导的学生关莉和邵刚分别获得2006年第三届和2007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由其指导和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曾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团队特等奖和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