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络合增溶作用
中水回用膜阻垢剂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生成带负电性的分子链,这些分子链与钙、镁等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增加无机盐的溶解度,防止其沉淀形成垢层。
2. 晶格畸变作用
阻垢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可以吸附在无机盐晶核或微晶表面,占据晶格生长点,阻碍无机盐晶体的正常生长,减慢晶体的增长速率,从而减少垢层的形成。
3. 静电斥力作用
阻垢剂分子吸附在无机盐微晶表面后,使微晶之间产生静电斥力,增加微粒间的排斥力,防止它们聚集和沉积,从而保持微粒的良好分散状态。
4. 分散作用
阻垢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将已经形成的微小垢粒分散在水中,防止其聚集长大并沉积在膜表面。
5. 表面保护作用
阻垢剂在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垢质附着在膜表面,从而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6. 兼容性与稳定性
中水回用膜阻垢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如pH 5-10)保持有效,并且与常见的膜材料(如反渗透膜、超滤膜、纳滤膜等)兼容。
通过上述机制,中水回用膜阻垢剂能够有效抑制碳酸钙、硫酸钙、硅酸盐等无机垢的形成,同时防止有机物和胶体在膜表面的沉积,从而延长膜系统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